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更大力度更大决心实施综合改革工程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保证
作者:杨卫泽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9-6 9:57:21
个凡是”

  第一,凡是国内城市已有的成功改革方案,都要全面学习借鉴,加以完善、补充和深化、优化后,大力组织实施。第二,凡是已经形成国际惯例的做法,都要积极借鉴吸收,结合中国和南京实际,制定可行方案后,着力组织实施。第三,凡是问题突出、反应强烈的体制机制问题,都要勇于改革攻坚。第四,凡是国家和省赋予南京改革试点任务的领域,都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创出一条新路,为全国全省改革试点提供经验、作出示范。

  2.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看得见的手”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但决不能越俎代庖。政府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和制度,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二是市级与区县(开发区)的关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市级与区县(开发区)两个层面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划分两者的职能与事权,健全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市级层面重在加强对区县基层的宏观管理,尽可能下放管理权限,激发基层工作积极性;区县(开发区)层面重在搞好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力建设,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解决好“两大问题”

  一是解决好“统”的问题。对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区域性整体开发等全局层面的重大问题,必须采取规划调控、土地调控、环境调控、财政调控等综合手段,建立起更强有力的统筹机制。二是解决好“放”的问题。深度排查影响基层发展的各类体制机制与政策问题,把能放的全部放下去,做到在宏观上一定要管住,在微观上一定要放活,充分激发基层创新发展的活力。

  4.把握好“四个原则”

  一是对接性。所有工作目标和举措的制定,必须紧密结合南京实际。一方面,要主动对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创新的要求,积极捕捉相关信息,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共同谋划、协调推进南京综合改革工作;另一方面,要主动聚焦国内外先进城市综合改革的最新动向、最新做法,认真吸收、学习、借鉴。通过主动对接,确保南京综合改革的方向决不能偏。二是系统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瞻前顾后、统筹平衡。无论是一项改革还是多项改革,前后之间、互相之间都有关联,必须在创新模式、创新思路、创新体制等方面融合互动,必须打破原有边界限制,搭建桥梁,完善制度,确保改革方案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创新性。推进综合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在改革实践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突出先行性和创新性,大胆试、大胆闯,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结合实际创新,努力探索适合南京的综合改革发展方向和路径。四是实效性。妥善处理好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先行先试与循序渐进的辩证关系,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明确时间进度,集中力量,统一步调,统一要求,确保做到“抓一项成一项”,实现“眼前能起步、当年有突破、每年有成效”。

  三、着力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力度

  围绕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注重选择一些对于南京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努力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1.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推进政府运行机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主要是“三转两促”。三转:一是转理念,就是要进一步树立现代化、国际化、科学化的理念,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转机制,关键是要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科学管理机制;三是转作风,主要是务实落实,弘扬争的精神、闯的精神、创的精神,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两促:一是促改革,着力简政放权增强区县和开发区活力,加速推进财政工作转型创新,优化机关、事业单位“三定”方案,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二是促效能,重点是要进一步完善联审联批,提高效率。围绕“三转两促”,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简政强区县(园区)改革。按照“减少层次、能放则放、放管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促进市向区县放权分权,区县向街道放权分权,切实做到凡是能下放到区县的事权全部下放到位,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要进一步理顺行政区、开发区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功能,加大向功能园区放权,落实相应的经济管理权限。

  二是推进政府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一方面,向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转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使政府从一般性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向企业、社会中介组织购买服务,转移一些政府职能。另一方面,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