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火电厂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探讨
作者:刘楚贤  文章来源:毕业论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 18:29:02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摘 要:加强火电发电厂工程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质量水平,确保机组投产技术指标领先、效益更优 ,本文分阶段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全方位策划。

  国电宝庆电厂一期(2×660MW)机组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建绿色电厂、达标投产、创鲁班奖”,本文从工程设计阶段、材料采购阶段、施工安装阶段、机组调试阶段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阐述。

  1.工程设计阶段

  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开展学习 “外三”经验活动要求,结合现场进度情况对设计优化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布置,在初步设计、司令图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调研选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论证,保证设计合理,提高机组的经济性,提升机组的核心竞争能力。

  1.1工程精细化设计目标

  从总平布置、结构设计、设备选型、管道和烟气系统阻力、热力系统和电缆三维设计等方面全面优化,节能减排,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加强附属系统设计质量管理,提高附属系统可靠性。

  1.2全面开展工程设计优化工作

  1.2.1创新工艺设计,创造 “控制造价、提高质量,建设创新型、效益型工程”活动的良好氛围。

  1.2.2结合工程自身特点,创新思路,研究符合本工程实际的优化方案,兼顾好提高机组性能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系

  1.2.3落实节能减排指标,提高机组节能降耗水平。

  1.2.4实行对标管理,瞄准国内同类型机组一流经济指标,找差距,抓落实。

  1.2.5成立专题小组,与设计院一道进行专题研究,选择最合适、总体最经济的设计方案。

  2.设备采购阶段

  2.1设备精细化管理目标

  严格设备合同管理,规范设备监造范围,细化监造工作流程,加强分包设备的质量监督,保设备出厂“零缺陷”,设备监造“全过程 全方位。

  2.2采购管理

  明确岗位人员职责, 细化工作流程,贯彻公开、公平、公正、优质优价原则,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比(议)价定点采购的方式。

  2.3监造管理

  监造工作范围包括:三大主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重要辅机(磨煤机、风机、除氧器、凝结水泵、循环水泵、给水泵、给水泵汽轮机等)及重要辅机的电机。

  2.3.1加强监造人员管理

  本项目采取建设单位和国电物资公司派员联合监造的方式。承包商派驻制造厂监造人员负责根据项目合同、设备监造项目实施表、制造厂技术标准、国电物资公司工程监造管理规定等文件,全面履行主辅机设监造职责,对设备监造工作负责。

  2.3.2加强监造工作过程管理

  监造服务合同签订后,监造单位应立即成立由总监造工程师、专业工程师及驻厂监造代表组成的监造项目组织机构。

  2.3.3按时完成监造工作周报、简报,关键部位重点部分

  2.3.4加强设备放行管理

  2.3.5认真完成监造工作总结

  3.施工安装阶段

  3.1施工精细化目标

  工程努力实现七个一次成功和八个零目标,提高内在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

  3.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制定安全、可靠、经济的技术方案。

  3.3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严格施工工艺,加强洁净化安装。

  3.4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过程控制”“完善手段”十六方针。

  3.5制定精细化施工管理实施细则,提高工艺水平、严格工艺纪律。

  4.机组调试阶段精细化管理

  4.1精细化调试目标

  除全部满足《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6年版)外,还应达到如下目标:

  汽轮发电机轴系振动≤60?滋m,轴瓦振动≤25?滋m真空严密性<0.26 kPa/min;

  168满负荷试运期间热控自动投入率100%;

  机组试运期间燃油小于3000t;

  4.2提前介入,细化管理

  在基建期间组建生产准备部。选派过硬的运行、检修人员提早介入,努力做到基建和生产无缝连接。参与前期设备招标、选型、系统设计,组织进行设计优化,提前学习、熟悉系统设备,并收集整理在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调试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信息,有针对性的制定预案。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