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论坛 博客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圈子
志同道合,朋友再聚首
项目管理者联盟PMP培训
会员· 圈友
登录ID
密   码
 
圈子信息
圈名:不抱怨的世界
加入方式: 允许任何人加入

不抱怨的世界

用友一个不抱怨的心态

圈主:loozf    管理员:暂无管理员   
成员数:91
主题数:5627
排名5
通讯录
圈友列表
加入本圈
管理本圈
 
话题区 投票区 资料区 精华区
标题:IT项目主管如何得到提升
楼主

子墨
PMB:29041
省份:贵州省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注册:2013/6/2
  
  
“CxO”级别的高官,在人前应该是多么风光。而作为一个CIO,是企业信息化IT部门和技术的掌舵人。前段时间就有网友问我:如何才能成为CIO?其实这个问题不好答,要成为CIO,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有的时候甚至需要经历残酷的“竞争”。

  本文中笔者所说的就是B集团公司的CIO,在当年是如何通过重重考验及激烈竞争,从而上位到CIO,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也是经过某种考验与项目历练而成长为CIO的。

  前辈的故事:CIO夺位之“三国乱战”

  先说故事的时间:这是一个几年前的故事,时间大概是2001末至2002年末吧,那时我也是一个刚出道的毛头小子,但庆幸的是,能够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对自己的成长影响不少。

  再来介绍当时的环境背景:B集团公司,中国南方的一个知名鞋业品牌,民营企业,公司当时正处在年销售额增长速度在50%以上的快速发展通道上,公司规模在不断扩大当中。B集团公司下属五个子公司,其中X公司为其主营业务公司,集团高层希望将其打造为未来三年能够上市的品牌公司。

  B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工作由企业管理部的信息技术科负责,原来的负责人一直采用自主开发的方式为公司编写了进销存系统。后来这个负责人看到周边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就带着自己为公司编写的这些代码,自己去开公司去了,此时B集团公司的信息化也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特别是其它IT人员对原来的源代码不熟悉的情况下,集团的信息化工作和IT技术的实施和部署陷入了停顿。也正是此时,B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下定决心找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把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抓起来,以免误了公司的发展及整体发展规划。而我们故事的中心,就是围绕着争夺“CIO”之位开始的。

  相关人物出场:F,25岁,是被B集团公司HR总监以高薪从国内某知名IT公司挖来的高手。据说,F之前负责做过几个大型企业的系统,同时,大专毕业后两年时间,从普通员工做到了营运总监的职位。不管如何,此人精力充沛,加班到深夜算是家常便饭,“拼命三郎式”的工作作风也使得公司高层对他寄以厚望。在刚到公司两个星期之内,F便高调启动公司的一个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项目,开始了公司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步。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Y,36岁,曾经也在国内一家最大的制鞋出口企业任IT负责人,有着成功的IT系统开发与建设的经验。Y到公司已已经有一年左右,此人处事圆滑,在公司算是人缘颇好,常常自称在公司是“如鱼得水”,但又有些贪功好喜,喜欢贪小便宜的毛病,以致被同事们背后议论。

  第三位则是X公司电脑部的经理C,30岁,某知名大学的双学士,但非IT专业毕业。C跟随着原来的信息科负责人一起做进销存的系统,同时还负责X公司的机房运营与PC的桌面管理,手下有一个四人的IT工作团队。

  由于当时B集团公司的IT部门没有独立,只是企业管理部的一个科室,已经不再适合公司的信息化工作推进与发展。因此,B集团公司就决定成立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全集团的信息化工作,同时需要确定信息中心主任的人选,而初步选定的是由F来负责信息化的工作,F被任命为信息中心副主任,而Y被任命为信息中心信息管理科的科长,C照旧任X公司的电脑部经理。

  也许是信息中心主任(相当于集团副总级,即CIO)的位置一直空悬着,因此围绕着CIO的“争夺之战”随之展开。

  F由于是公司请来的“外部专家”,占据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这个势头,趁着头上的光环还没有消褪,采用“高举高打”的方式,高举着企业信息化的项目的大旗,占据了向CIO之位冲击的最有利地形。而Y此时在F的任下工作,而且又主张公司业务部门急需使用的分销系统采用自行开发的方式,说服公司业务部门及高层,自己带了一个小程序员,要了一间公司的宿舍,说是开始自行开发。而C则是最不被看好的人选,由于此前电脑部只负责服务器及PC管理,相关的信息化项目都是由信息中心完成的,而且C还因为同事关系处理的不是很好,一些工作上的小事得罪了HR总监。最后因为请软件厂商吃饭进行费用报销的事情,还被告到董事长面前,被议论说他人品不好,导致他一度在工作上非常被动,而B集团董事长因为前任IT负责人离职,并带走公司源代码去“自立山头”,使之公司的软件被竞争对手所用让集团公司老总更是大为光火,以致在人才考查时,先要考虑品德,再考虑才能了。

  由于F与Y同在一个部门,CIO之位的斗争首先便从他们俩之间展开。Y的打算是,利用手中的分销系统这个项目,加紧开发,如果能够成功开发并实施,这样便可以确立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并且得到公司高层的赏识。同时在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深化与业务部门的关系,而趁F还无力顾及此项目,这样便可以趁机架空F的权力,以便把F从这场战争中扫出局。应该来说,Y的设想是非常不错的,可惜的是,他低估了分销系统开发的复杂程度,高估了自己的开发能力,同时,也低估了公司高层对F的期望。

  在这个项目经过4个月的封闭开发之后,F向公司提出,要会同业务部门对Y提出根据项目计划要对项目进度进行检验。而此时,由于Y本身对于开发工具不熟,而他所带的那个小程序员也没有太多的系统开发的经验及业务了解,在公司要求项目检验时,他的软件连一个框架都没有完成,说是完成了主要业务模块,但连一个基本的业务流程都走不通。更要命的是,Y由于过分自信,在项目启动期间,曾三番五次向公司提要求,一会说项目开发奖金,一会又是说工资太低之类的,使得公司特别是HR部门很是反感他的要价,而Y认为此时他的项目在手,公司拖不起,肯定是会答应他的要求的。也就在这时,公司发现项目远未完成预定计划,此时F联合HR部门及业务部门向集团高层报告:分销系统在Y的领导下,几乎看不到项目完成的一天,建议更换项目人选,或者重新确定分销系统的建设思路。

  就在高层领导还未做出决定之前,更具有爆炸性的事件发生了:与Y一起开发的小程序员,因为一直不满工资太低,同时也不满Y将分销系统的所有编码工作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而Y却每天无所事事,待遇却是自己的三倍还要多,在向公司要求提高待遇时,而Y却回复说要等项目成功了之后再做考虑,这样,Y就选择了离职。而且离职之前,Y将之前所有的源代码拷到自己的邮箱中,再将硬盘FORMAT掉,一走了之。就因为这个事件,使得Y因为工作出现重大失职,立即被要求离职。这样,F与Y之间的战争便宣告结束。 Y被辞退,分销系统的工作也就必须重新启动。此时公司需要确定项目的甲方项目经理,人选有二,就是F与C了。由于X公司电脑部经理C长期与业务部门交流,对公司业务的了解比较深刻,同时与公司的物流、营销、销售部门的沟通也比较流畅,并且分销系统主要使用的范围还是在X公司,因此,B集团公司决定由F和C共同负责DRP项目的推进。

  由于F对于公司业务的了解实在有限,而且没有太多的鞋业企业的信息化经验。而在Y被辞退之后,F的“外来和尚”的光环也逐渐消褪,而F由于之前太过于高调,同时在工作中也没有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使得之前的许多计划都因为协调不力,推进不顺,同时与公司各业务经理也因为各种矛盾导致摩擦,导致同事关系紧张。最终,这个项目确定由C担任甲方项目经理,与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由于C有DRP项目主导权在手,再加上他在工作中善于学习与总结,很快凭借DRP项目的成功上线,重新得到了公司高层的赏识,也就逐步巩固了自己在公司信息化方面的主导地位。之后的半年,F被调离信息中心,先是到集团另一家下属公司A任营销副经理,后来听说又要被降为营销科长,最后,他也选择了离开。自此,B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工作也就由C来主导,他也完成了自己的CIO上位战,目前已经是国内知名CIO中的一员了。

  感想:不论成败找原因

  这个故事结束了,说完故事说感想吧,Y、F、C这三位,由C笑到了最后。有句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从他们三位身上进行一些总结,是能够得到一个启发的。

  •信息化项目可以帮助IT主管得到提升:C的成功,从他掌握了分销系统这个项目之后就可以看出苗头了,通过信息化项目提升IT主管在公司的影响力,使业务部门正视你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对业务具有发言权;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项目,借用外部的顾问及技术力量,完成IT系统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技术提升的过程;通过IT项目管理,提升IT主管的项目管理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有一个向公司高层展示管理能力的机会,从而改变认为IT主管只重技术而不会管理的观点,甚至可以像C一样,公司高层从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修正原来对C品德上的偏见。

  •技术是成为IT项目主管、CIO的因素之一,但绝对不是决定因素:F不可否认的是一个技术高手,而且他原来的工作经验也说明他在技术上的成功,但在B集团的失败说明技术并不是成为CIO最重要的因素。

  成为CIO的要素是: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规划能力、外交艺术、了解行业、技术才能、财务技能。技术才能仅仅排在倒数第二位。CIO不是一个技术职位,更多的是一个管理职位,当F从技术高手向CIO晋级的过程中,他远未做好充足的准备,毕竟管理技能是需要沉淀的。考试大编辑整理

  •IT项目主管、CIO的品德及自身修养:任何一个企业在为公司寻找管理人才的时候,首先会考查这个备选人员的品牌及自身修养,特别是C集团在经历了一次IT主管非正常变动并且遭受了一定的打击之后,备选人员对公司的忠诚,以及此人自身的品德如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一点上,C之前也因为处理不慎,差点便没有机会再翻身,不过还好,后来通过不断的努力,以及在日后项目过程中的不断证明,与公司高层的良好沟通,终于也算是没有让“人品”这件事能够影响到他。但我想,日下众多的行业“潜规则”其实无时无刻地考验着企业中的IT项目主管和CIO们。

  •“在拍胸脯之前先拍脑袋”:在Y做分销系统项目的时候,其实他是有机会凭借着这个项目上位的,但由于事前没有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认为这个项目可以凭借自己带一个“小”程序员就能完成的,但真正开发起来才发现,这个项目的难度要比实际大得多。其实在Y向公司拍胸脯保证项目能够按时按量完成之前,他更应该好好地拍拍自己的脑袋,充分思考与计划,而不是在拍完胸脯之后,在项目进行中才发现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而这个时候就是拍脑袋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调整项目计划,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逃离拍屁股走人的下场。

回复 | 引用 发表时间:2014/12/11 22:12:25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