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 中国研发管理网   会员中心 资料库 博客 圈子

PMI-ACP®认证

适合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程

PMI-PBA®认证

重视项目商业分析
商业价值与需求分析能力

网络课程

NPDP®认证

产品管理国际认证
全球产品管理最佳实践

网络课

PMP®认证

单项目管理经典指南
年轻项目经理首选

北京 | 直播 | 录播

PgMP®认证

大型复杂项目全球标准
定位高级项目管理层

网络班

PfMP®认证

链接战略与项目
实现组织资源投资回报

全球直播

软考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计划 | 报名 | 经验

论坛
价值源于交流与分享
会员区:
登陆ID 密  码
功能区: 公告建议 | 帖子搜索 | 管理团队 | 荣誉版主 | 帮助手册






 项目型组织  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  科技项目  项目化管理  管理软件  资格认证  职业休闲
EPM体系与流程 综合集成管理 总承包管理 IT软件开发 项目型制造 P3E/P6 PMP | PgMP 职业发展探讨
组织与人力资源 进度,范围,成本 国际工程 生物制药 专业服务 微软PROJECT IPMP | PRINCE2 管理学堂
项目管理信息化 团队建设与沟通 房地产 汽车设计开发 生活项目 PowerOn专版 软考项目管理 英语角|读书版
多项目与大项目 质量与风险 监理与咨询 手机数码 文体娱乐 注册建造师 房车吃游
PMO建设与管理 采购与合同 工程设计 项目管理硕士 闲聊版|商务版
俱乐部北京 | 大连 | 福州 | 广州 | 杭州 | 南京 | 山东 | 上海 | 深圳 | 四川 | 天津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 申请成立 TOP榜精华 | 最新 | 最热 | 会员

版面信息

说明:探讨关于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的定义,设计,开发,应用和实施等,借助项目管理软件系统提升项目管理绩效

本版版主

roadfar
登录:2018/8/2
次数:218
注册:2008/11/25
发帖:159
penny
登录:2022/3/25
次数:63
注册:2008/4/18
发帖:53

俱乐部导航

北京大连福州广州杭州
南京山东上海深圳四川
天津武汉西安郑州 

联盟·近期活动

社区热点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开放讲座|PgMP:项目管理思维与方法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个人职业
开放讲座|《项目组合管理与PfMP认证
网络直播|产品经理的四大核心技能提
如何轻松拿下PgMP?免费学习机会--.
国际项目组合经理PfMP访谈:张富贵
由PMO评论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PMO大.
如果不参加这次直播你会痛失一次学.

精彩专题

如何做好项目沟通计划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国际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更多:

推荐信息

·项目经理沙龙俱乐部
·推荐项目管理公开课程
·联盟VIP会员服务
·联盟99元大课堂
·建造师课程辅导免费试听

社区圈子

集团企业生态体.
圈主:ETPPM
行业:综合应用

IT项目管理圈
圈主:simware
行业:IT软件

管理者论坛
圈主:maurice9
行业:综合应用

项目经理职业生.
圈主:zhenjm
行业:综合应用

项目管理知识宝.
圈主:wenyu2010
行业:工程设计安装

联系社区管理员

咨询电话 010-82273401/11
斑竹申请 admin@mypm.net


版权所有 © 2003-2004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 
最佳显示模式:1024*768像素
项目管理与PMP认证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bjyr 修改于 2004/5/12]
状态 开放帖 精华贴 浏览量 10905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潘明惠 李志民 陈学允

摘要 总结了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经验与教训,分析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与硬件平台协调配置,硬件平台建设与应用开发的关系等,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建设原则,论述了该原则提出的依据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应用成果。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 策略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an Minghui
Northeast Power Co. Group
Shenyang, 110006 China
Li Zhimin  Chen Xueyu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The lessons and experi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for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are summarized. The coordinated configuration between hardware platform and system software of M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plat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are analyzed. The principle for MIS construction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i.e., construction by stages, effectiveness for a given period and endurance, is put forward,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and the result of applying it in practical works are expounded.
KEY WORDS MIS; construction; strategy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的组织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电力企业特点,能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电力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之路,是从事这一系统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职责。本文在结合组织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工作的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建设原则,并用以指导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实践,带动各基层单位的MIS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手段与工具。

1 正确认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利用图1所示的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提出的“诺兰(Nolan)模型”来分析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所处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大部分单位处于初、中级阶段,少部分单位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之中。其表现是:
  (1)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TPS)较多,应用之间交换数据多数是采用手工方式,只有少数单位设有数据转换口或共享数据库。

图1 企业MIS发展阶段的诺兰(Nolan)模型

  (2)少数单位有小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还没有中等规模的(即能覆盖几个职能域、信息共享的)MIS,而且单位内部的数据还缺乏规范化。
  (3)全系统的信息联网困难很大,除了通信和计算机设施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管理。
  (4)人们的信息观念、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图2为9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米歇(Mische)模型”,它进一步指出,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这些阶段的特征不只表现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加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且涉及知识、哲理、信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的实时性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从5个方面来衡量发展阶段:
  (1)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状况及支撑力度;

图2 分析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米歇(Mische)”模型

  (2)企业核心业务应用和集成程度;
  (3)数据库和存取能力;
  (4)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企业信息意识;
  (5)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在相当长时期内,由于未能按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办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例子不多,因而使一些企业领导心有余悸,从事这项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信心也不足。

2 企业MIS实用化困难原因分析
  在我国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的难度大,成功率低。经研究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人类经济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型经济阶段,工业型经济阶段,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型经济阶段,同时向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过渡。信息化起步较美国晚25~30年,较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晚10~20年。我国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观念、意识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较明显。
  (2)自从1946年美国应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始,从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布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从生产到网络协议、规约、规范、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种应用平台软件投放市场、更新开发不断升级、不断改进等,几乎全是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而研制和开发应用的,并均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这对于东方人,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写方块字的中国人来说,在应用开发、网上信息交流等方面困难很大,加之我们对此认识较晚,汉化的工具开发研制没跟上,信息交流的难度就更大。
  (3)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对象或服务对象是人与运行机制,这与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其它方面如调度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所、火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机炉协调控制系统(CCS)、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计算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信息化诸方面的研究对象和设备或系统相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呈现多变性、随机性的特征,因而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际应用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4)我国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世人可见的。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适应,企业组织机构、机制、人员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后,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浪费。虽然一些单项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大型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用于生产实践的范例很少。
  (5)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没有进行企业数据环境建设,没有按照自上而下、面向数据的方式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和建设企业数据环境,进而指导自下而上,面向对象进行MIS系统集成开发。一些MIS扩展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就难以运行和管理,数据加载难度大,应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与及时交流。

3 坚持MIS建设“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原则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遵循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目标,采用信息工程方法,科学地实施MIS工程控制策略,是作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原则,并以此较好地指导了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MIS建设的阶段性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化,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开发工具在不断升级,而人们对信息网络系统及MIS的认识与需求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网络设备与信息资源开发组织也还不够协调,在此情况下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系统信息管理的统一标准是不可能的,应分阶段进行。在初级阶段,采用集成与开发相结合,或先将原有设备与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为第二阶段实现统一标准、较高的数据共享打下基础。确定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大型企业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包括企业全面业务信息过程管理也是不可能的,要集中精力解决企业领导最关心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效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突出矛盾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和内容。例如MIS实用化验收的必备子系统就是第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此阶段内所建设的项目不必多,但要用好,以提高企业领导及各类人员的认识。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可以逐步加以解决。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是要应用,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急需。一旦目标确定就应在总体数据规划指导下,尽快组织开发,形成成果并迅速组织应用,成熟一个应用一个,使繁杂的日常工作不断地被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所取代。调动和激励业务技术人员主动参与MIS建设的积极性。衡量阶段性成果好坏的标志,就是集成开发的系统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逐步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
  (2)MIS建设的时效性
  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处于改革的新时期,新、旧机制的转变,机构、人员变动较大,因此一个MIS开发的周期越长,成功的概率就越低。这就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内抓紧工作,在短期内实现阶段性目标并尽快投入实际应用,待用户需求提高后重新起动,保持经常性的使用。这样,企业领导就会感到投资效果好、见效快;应用者就会感受到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对开发者来说其工作成果得到了社会承认,增强了信心。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3)MIS建设的持久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实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各级干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信息工程开发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1)企业领导的支持与重视,是这一工作成败的关键。企业领导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参与程度,直接影响MIS形成后的可用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深度。
  2)有一批热爱这一工作,熟悉本企业业务和具有较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软件开发能力的骨干,以不断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使MIS得以不断完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
  3)企业进行MIS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较大,约束条件较多。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快,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以保证开发、维护和管理的费用,使固定资产发挥作用。否则投资虽较大,作用越来越小,将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

4 实践与成果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现代通信网和计算机信息网,以及信息资源网和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实现更困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人员、编程人员与各专业部门的专家相结合,互相学习,才能不断地完善MIS的集成开发成果。同时必须协调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信息主干网络与广域网建设的关系,系统软、硬支撑与应用软件系统应用的关系,原有子系统的集成与新系统的开发的关系,总体数据规划与应用子系统开发的关系,集团公司与基层单位MIS实用化的关系,近期MIS建设与长期MIS建设目标的关系等。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于1998年初适时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百日工作,抓住机遇,全面组织培养信息化意识,努力压缩“起步”、“蔓延”和“控制”各阶段时间,采用领导动员与专业技术讲座相结合、系统分析人员与业务代表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交流相结合等方法,配合总体数据规划工作的同时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局范围内进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整个工程经过22名系统分析人员和36个部门的70多名业务分析人员奋战100多天,产生了由47个主题数据库和280个基本表组成的13个系统中的全域数据模型。
  在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中,注意了系统网络的建设与机关干部、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步进行。根据原有子系统的应用情况和工作急需程度,选择一部分子系统进行先期集成开发。在集成开发工作中,充分利用总体数据规划阶段性成果,减少后期修改。在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工程中,强调了总体数据规划成果对后续应用开发的指导作用,由信息中心专业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以及业务专家组成56人的集成开发队伍,各个子系统开发小组结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每周的工作计划,多次滚动修正,确保总体目标的完成。课题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全面协调与检查。1998年9月底,东北电力集团公司MIS的20个子系统中已经部分或全部投入试运行,平均数据加载已达60%,初步应用效果已经得到用户的肯定,完成了第二个100天的工作任务。现在东北电力信息网主干网络已联接38个部门1050台桌面计算机和82台网络打印机。广域网络联接国家电力公司和吉林、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及电力企业有关单位的82个局域网,联接桌面计算机达28000台,基本构成了跨省、跨地区的超大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注重企业数据环境的建设,在总体数据规划的规范下,建立了适应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集成了办公自动化、计划统计、电网实时信息等20个子系统,积累了3至10年的主要历史数据,运用Internet技术,建设了Internet站点和“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了综合信息的浏览查询,利用先进的系统平台与软件实现了对系统资源及网络系统的在线监视管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了由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实用化验收,并被授予MIS实用化达标单位的称号。

5 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工程组织的各种关系如何协调处理,直接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的成败。
  (1)前期准备粗、细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总体方案。由于因素影响多,现状调查和业务目标分析只能作较粗的处理,但目标与任务必须明确,资金与进度要有一定的裕度,以利于实践中进行修正。
  (2)服务器、网络设备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的选择要匹配,否则就影响其中某项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优先选择当前市场主推产品、成长性好的厂家,软、硬件支持与技术服务良好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3)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是搞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也应成为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提高信息意识、观念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总体数据规划与数据库设计及子系统应用开发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总体数据规划对应用系统集成开发的指导作用,同时应用开发也要不断补充与完善总体数据规划。
  (4)一旦工程项目确定,则应尽快组织网络建设。网络水平是通过应用来检验的。网络建设可分期进行,只要具备条件就应立即运行公共网络信息,例如Intranet浏览器、E-mail、FTP、办公自动化等,这样既可检验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又可以起到计算机应用人员在网上自我培训的作用,增强使用者利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支持数据库及子系统开发的数据加载、系统调试等工作。
  (5)在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主干网的建设,适时开通广域网,使网上信息资源尽快交流。通信网络建设也要尽量超前,如果专线通信条件不具备,也应使现有通信信道联网运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应始终把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与应用放在首位。切不可误入重视修路,轻视跑车的重硬、轻软的歧途。组织用户将历史数据送入信息系统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更是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有生命力的关键,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
  (7)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选择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信息主管,资金保证,一大批肯于吃苦、勤奋钻研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的迅速成长,都是搞好信息系统建设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作者简介:潘明惠 男,1955年1月生,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及信息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省及网局科技进步奖12项,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作者单位:潘明惠(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110006 沈阳


>>> 由论坛统一发布的广告:
楼主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realizezb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21篇
注册 2004/5/9
PM币 160
经验 80点

Re: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回复于 2004/5/9]
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理解
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投资、合同、人员、风险、图纸文档等多方面的工作,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使沟通和协调的工作困难,大量的信息需要有效的管理。尤其国内普遍的“三边”工程,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经显得越来越吃力,急需寻找新的方法和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工具产生新的方法,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先进、可行的新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沟通和数据采集的效率,可以把大量纷杂的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新的工具也带来了新的思想。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世界基础上的过程重建、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等新思想纷纷被应用到实践中。

然而,对计算机的误解,导致了在计算机管理方面付出了代价。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每个大型企业,每年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资都不小。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很大,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失败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都很高。咎其原因,当代管理大师德鲁克作了精辟的分析:“自从新的数据处理工具在30或40年前首次出现以来,企业人士就要么夸大要么低估组织中信息的重要性。我们-也包括我本人-夸大了信息的可能性,以为计算机产生的“经营模式”可以决策,也许甚至可以运行企业的大部分工作。然而,我们也大大低估了新的工具;在这些工具中,我们看到经理人员已经使用管理企业的更好手段”。

在工程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同样的误区,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工程管理和计算机的特点,不寄希望于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我们大部分的管理工作,立足于新工具对我们工作的改进,逐步使用户接受和产生新的思想。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

1.沟通:从一般意义上讲,业主对工程项目最关心的是进度、投资、质量和合同,其实,最首要的是信息的沟通问题。由于工程管理涉及的单位和部门众多,传统的方法如开会、发文等方式,信息传递的效率很低,应该说大部分的问题,首先出在沟通方面。

2.数据:工程项目的有关进度、投资、质量、合同等数据,量大而且不停地在变化,业主往往感觉难于把握,能够随时掌握动态的数据并进行汇总,更显得十分困难。

3.文档:工程的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量大而且一般以纸面的形式保存,查找和保存起来非常困难。往往随着工程的进展,很多宝贵的资料就不知丢到了哪里,后人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

二、计算机管理的要求

1.电子化: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首先要求人们的工作电子化。数据要存储在数据库中,文档要用Office等软件书写,图纸要用CAD等软件绘制,纸面的东西要扫描成图象文件等。只有进行了电子化,计算机才可能帮助大家来进行管理。

2.网络化:只有在网络化环境,计算机才能发挥无穷的魅力。网络下,用户可以方便地沟通、共享数据和文档等。没有网络,往往就是信息孤岛。当今美国的经济奇迹,就主要得宜于Internet的出现。

3.业务化:计算机是个0和1的工具,能够让它发挥作用,必须和具体的业务和管理相结合,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软件就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因此,管理系统都是十分专业的。同时,管理系统也和管理的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4.规范化:计算机要求业务管理必须是规范化的,包括输入到计算机中的用语、业务管理的流程等,否则,计算机无法处理零乱的数据,零乱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只是垃圾数据,没有任何的作用。

三、影响信息系统建设的因素

1.管理模式:国外通过多年对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研究发现,管理模式是最主要的原因。工业时代建立的以专业分工为主的管理模式,在信息社会,变得反应十分迟缓,弊端越来越明显。项目的管理和企业的运营,需要设计、技术、施工、设备、物资、运营、财务、市场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然而由于部门的堡垒,往往使信息难于顺畅流动。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建立信息系统,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进入90年代,国外的企业纷纷把管理模式从部门管理转向过程管理。ISO9000、过程重建(BPR)、知识管理(KM)等新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大面积的应用。国内有一些高速发展的新型企业,也在积极实践这些新的管理模式。过程管理模式,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打破部门的界限,按照重新设计的工作流程,建立企业网络化的工作模式。当然,由于受国情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国内企业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但如果要开创新的管理模式,国外很多成功的经验和观念,是值得借鉴的。

2.人员素质: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采用。信息系统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长期耐心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就很难提高,对很多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接受。很多系统,软件开发得很好,可就是用不起来,原因就是软件开发商和企业对这方面没有充分认识。

3.企业文化:成功的计算机系统,经过几年的建设,往往变成了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对于企业来讲,只是基础的原料,知识才是企业的竞争资本。一个企业,有没有对知识的重视,也构成了信息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知识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信息系统生存的基础是知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举个例子,在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大量有关设备的信息,在今后运营期设备维护过程中,有重要的重复使用价值。这些信息如果不被专家组织放到计算机系统中,在运营维护时,又要投入资金去建设。企业中大量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或者堆在档案室无法利用,或者随着专家的离去而带走。

4.对信息系统的认识:由于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的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企业的领导和广大的用户比较难于把握。用户往往是站在自己部门工作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然而,由于计算机系统是一个整体,各部门之间必然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下,解决用户具体的需求。如果不能达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参与的部门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系统就很难建设,工作很难推进。

四、项目管理系统的地位

企业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办公信息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提高日常办公事务的效率,内容包括领导信息查询、公文管理、会议管理、公司公告板、电子邮件等。

2.企业资源系统:企业资源系统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3.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是项目投入运营后,需要建立的配套系统,其中包括过程机控制、集成制造等。

4.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是完成项目建设、运营后的维护和技术改造等需要的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以特定的项目为目标,与日常的办公、管理和运营系统有紧密的联系。

以上四个系统是紧密联系的,办公信息系统供企业的领导层决策使用的,其它系统的综合信息,要通过办公系统,提供给企业的领导。各系统之间,必然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整个系统应该是完整和集成的。

项目管理系统是在项目建设期就要着手建设的,它是整个系统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项目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包括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营等过程,涉及办公、合同、财务、设备、物资、计划等环节,是一个需要企业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不仅要解决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还要解决设计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图纸文档管理等工作,又要考虑和运营管理相衔接,是一个集成的系统,数据的交换需要联动性,比如,出现设计变更,就要在合同、工程、设备、材料、财务等子系统中自动反映。

这个系统相对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需要对项目管理业务比较熟悉、有项目管理系统建设经验的单位来帮助建设。这个系统如果建设好,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就打好了,到运营期,大量的基础数据已经具备,只要根据运营的特点,完善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投入,实现资源的共享。比如,设备管理系统,在建设期,设备清单、零件清单、设备图纸、设备技术参数、设备安装精度表、设备价格、安装预算等信息已经产生,设备管理数据库的基础信息具备了,今后主要根据点检、定修、大修对设备最新状态进行跟踪、补充进新的数据就行了。

五、项目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1.计算机网络系统(Network):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配备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等硬件环境,是项目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2.信息沟通系统(Communication):采用先进的Intranet模式,建立信息沟通系统。为相关的部门和人员配备电子邮箱,利用电子公告板、会议管理系统等共享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沟通。制定标准的文件交换格式和数据交换系统,方便地进行数据和文件的交换。

3.电子文档管理系统(Document):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有序地组织,实现充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

4.项目数据管理系统(Data):对与项目有关的数据和与数据有关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项目数据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中央项目数据库和各项目部门分布数据库。过程管理主要按照ISO9000的要求,管理好数据流动的过程,并与信息沟通系统和文档管理进行有效地接口。项目数据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进行合理的工程分解和编码。设备系统要分解到零件,土建要分解到工序,在此基础上,实现进度、投资、质量和合同管理的有机统一,同时要满足单项管理的特点。

1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realizezb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21篇
注册 2004/5/9
PM币 160
经验 80点

Re: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回复于 2004/5/9]
积极推进信息系统集成监理制度的实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 柳纯录 2003-4-8
中国计算机报


监理制度推出的背景

  从1993年开始,我国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拉开序幕。从那时起,以质量问题为主,还包括进度、资金、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工程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和现在的信息产业部一直很关注这些问题,而且注意到,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等管理工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信息系统集成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和业主,三方缺一不可。集成商、监理与业主三方的能力和水平都会影响系统工程的质量。集成商的素质属于行业管理范畴,所以信息产业部对信息工程问题的管理就先从行业自律着手,在系统集成商中实施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实际上,监理制度也在那时同时考虑到了。
  1999年初,信息产业部领导在布置当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时,就已经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和信息工程监理同时列为工作重点,但从工作的先后次序看,还是首先从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抓起。现在来看,这样的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2000年底,在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监理方面的调查研究、文件起草和培训等准备工作开始实施。国外也有类似的业务和行业,但其组织体系与中国不同,更倾向于审计、评估、控制等方面,我国则结合自身国情进行了调整。信息工程评估和审计工作也还是要做好。最近,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已经开始部署信息工程绩效评估工作。

  监理业务特点和实施进展

  虽然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涉及到三个方面,但大量工作还是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的,集成商是承建单位,在整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大家知道,建筑行业已经实施监理制,但我们与建筑行业的监理制有本质的区别。首先,在建筑行业中工程是可以由另外的建筑公司来进行监理的,或者说任何建筑公司都可以承担监理工作,只要不是同体监理就可以。而信息产业部规定任何厂商只能在集成或监理中择一而从。此外,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视性差,科技含量高,工程监理方对工程承建方的工作不能介入太浅,这都导致监理工作难度增大,成本提高,而且风险升高。所以,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实施与管理都要特别注意其固有的特点。
  无论从集成商还是从用户角度讲,我们相信大部分还是能接受监理制的,现在已经陆续有工程建设实施了监理制。但面对这样的新事物,总是由不习惯到习惯,从不熟悉到熟悉。
  近日,信息产业部[2003]142号文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这是继信息产业部2002年发布的信部信[2002]570号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之后的两个具体实施文件,必将把监理资质认证工作推向进一步的操作和实施阶段。
  我们实施监理制度,开始还是从大规模工程建设着手。对用户方则主要是宣传和引导,很难强制实施,与集成商认证规定不同,而这就需要过程了。我们遇到的情况是用户和集成商都能配合,因为都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比如当用户需求改变,监理就可以起到第三方来方便双方的沟通,避免双方僵局。

  给监理各方的建议

  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正在深入发展,系统工程监理的开展正是深化的表现;深化的另一种表现是项目经理制度的实施。这三项制度互相配合,会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信息产业部对于想要从事监理工作的公司是支持的。过去这样的企业比较少,现在涌现出一批也很正常,他们为推行监理制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工作还是应该肯定的。但也要认识到,监理行业是一个责任大、风险大的行业,不要轻易介入。对那些真正有志在这个领域发展的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监理公司的组成人员应该符合信息产业部规定的信息系统监理要求,应该在系统集成方面有丰富经验,并经过必要的培训;
  2.监理公司要注意本身的质量保证和管理,按照规范来要求自己;
  3.监理公司之间应该通过协会或者其他方式经常沟通,来提高能力,加强自身建设,解决共同关心和遇到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建议给政府部门和广大用户,应该给监理一个生存空间,特别是监理费用问题。如果最基本的监理费用都得不到保证,那么要么监理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要么监理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监理事业还是无法健康发展;政府各部门应该给监理公司以支持,来扶持这个行业,促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2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realizezb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21篇
注册 2004/5/9
PM币 160
经验 80点

Re: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回复于 2004/5/9]
监理机制--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



北京德瑞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潘振海 2002-6-24
计算机世界网


当前,监理制度在国际上已成为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监理制的实施是对传统工程管理体系的改革,尤其在IT工程的建设中引进监理机制已日益成为投资方的共识。

当前,监理制度在国际上已成为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监理制的实施是对传统工程管理体系的改革,尤其在IT工程的建设中引进监理机制已日益成为投资方的共识。北京德瑞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1997年开始,通过竞争先后在几个省市规模的大型IT工程建设中承担了工程监理工作,效果显著,深受业主的好评和领导部门的重视。在实践中,我们对监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对IT建设工程管理如何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接轨,提高IT建设的投资效益有了一些理解。

必要性

大型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知识密集、高风险的系统工程,不成功者屡见不鲜。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常出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花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计算机买了,网络通了,当然这些都是集成商做的,以后就成了“胡子”工程。为什么达不到投资的目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工程管理跟不上,缺少经验,不严格按工程建设规范办事是主要原因。
信息系统建设有自己的特点,有人将其比喻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也有人说是“三分技术,七分协调”,更有人说是“三分技术,七分实施”。不论哪一种提法,都说明了信息系统建设中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这是比人才、技术更为重要的因素。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有风险的,据报道,一家咨询集团曾对美国24家大型企业开发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其中68%的项目超过了预定的开发周期,55%的项目其费用超过预算,88%的项目必须进行系统再设计。另有一家美国著名的调查公司SPR对美英两国的企业信息系统工程进行了类似的调查,报告显示,有30%~50%的客户/服务器项目中途放弃开发。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而未雨绸缪实为必要,防患胜过于修补,“秋后算总账”对哪一方也没有好处。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引进监理机制是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程投资成功率的重要手段。监理制的实施是对传统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在工程建设中实施建设监理制度。1993年,上海市开始了工程设备监理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电力部、水利部、邮电部、机械部、内贸部等有关部门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也组织和筹备开展了工程监理工作。1997年,北京市工商局“金网工程”在建设中实施了IT监理。目前,一些国际金融机构都把实行监理作为提供建设贷款的条件之一,世界银行在我国投资的工程全部要求进行监理。这表明,监理制已成为国际上工程建设必须遵循的惯例。
如果把计算机网络系统看成是IT工程建设的基础硬件设备,显然可以将IT工程监理在行业上归并于工程设备监理的范畴。当然,IT工程监理有着自己特定的行业特色,专家们认为,工程设备监理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广阔。
在工程建设中,监理工作有着不可替代性,是一种约束机制,监理工作是站在独立的第三方的立场上为业主服务。

监理依据

对监理工作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对某种预定的行为从旁观察或进行检查,其目的是为了督促其不得逾越预定的、合理的界限(行为准则),因此,也可以引伸为监督,即发挥约束的作用。”并可以理解为“对一些相互协作和相互交错的行为进行调理,避免抵触,对抵触的行为进行理顺,使其顺畅;对相互矛盾的权益进行调理,避免冲突;对冲突了的权益进行协作。概括地说,它起协调人们的行为和权益关系的作用。”监理就是要在工程中发挥约束和协调的作用。
开展IT工程监理工作的依据是:
(1) 国务院颁发的《质量振兴纲要》
其中明确提出,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成套设备,在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设备监理制度。该文件是国家的一个法规性文件,在推动工程设备监理工作中(这其中当然包含IT工程建设监理)完全可以作为遵循的依据。
(2) 现行国家、行业和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在IT工程建设中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如OA公文管理开发就必须遵循国办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办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档案管理要遵守《档案法》,查询统计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这是一种社会要求。
(3) 开发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合同
由于IT行业的特殊性,理想的情况是监理工作从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就开始与工程同步,以合同为依据开展工作。我们监理的北京市工商局“金网工程”,在合同上就明确规定要引进监理机制,监理按合同要求开展工作。
(4) 现行的IT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
对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按标准规范办事是十分顺理成章的。IT建设的实际情况较为复杂,由于技术更新快,标准规范常常滞后,如何坚持按软件工程办事,这对开发方和监理方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里既需要监督约束,又需要合作协调。我们在工作中十分注意这个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在开发方使用新的开发技术如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构件技术等的条件下,如何坚持软件工程的问题。
(5) 参照国际上通行的管理方法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制订的国际范本、通用规则、使用指南,如FIDIC制订的《业主/咨询工程师标准服务协议书》等国际公认与通用的权威文件;在工程的质量控制中,积极参照ISO 9000系列的要求。同时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使用实施。

基本任务

在强调IT行业特色的同时,IT工程监理工作是否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监理工作经验?经过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完全可以。IT行业是新兴产业,如果我们把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看成是IT系统的基础硬设备,作为一种自然的延伸,监理工作自然会进入IT行业的分析、设计、采购等领域。IT行业监理工作的特色是十分注重系统分析,保证系统质量。
IT工程监理的基本任务与一般监理业务相似,主要是对IT系统建设进行系统质量控制,亦可根据项目法人(业主)的要求参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咨询、招标等项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工程进度控制、投资控制方面开展工作,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为业主服务。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IT工程监理的主要基本任务应该是对在建系统的质量进行控制。
监理人员在IT工程实施中,通过自己丰富的工程经验,参考ISO 9000的要求,在尊重开发方技术风格的基础上,按合同要求进行工程的质量控制。这种做法是与国际化的管理标准ISO 9000要求的管理思路一致的,采用ISO 9000思路进行质量控制是监理行业质量控制的一般方法。ISO 9000的实施必须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质量控制注意贯彻预防为主和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实施如果出现问题,监理人员应该提出走出困境的措施,以确保投资效益。近两年来,国内的一些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公司先后通过了ISO 9000认证,注意建立起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从ISO 9000的观点来看,IT系统可以看成是一种产品,这种趋势客观上促进了ISO 9000对IT监理人员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支持。
IT系统的质量形成于开发周期的全过程,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认为,产品质量涉及到生产的所有环节,只有各个生产层面都不忽视质量,最后才能得到高质量的产品。W.E.Deming指出,85%的质量责任在于管理不善。监理人员必须使影响系统质量的要素在开发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近几年,我们按照这种思路,结合IT系统通常的几个开发阶段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等,对系统的质量进行控制,效果很好。这与开发方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是一致的。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系统建设总目标的实现,还将影响到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声誉。IT监理人员要做出正确的监理决策,要有可靠的信息作为依据,信息是工程控制、管理的基础。业主、开发方和监理方在工作中要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流的方式值得推荐,尤其对于大系统的异地交流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监理机构与监理人员

我们希望IT监理制度能采取政府有关部门统一指导下的社会监理体制,监理单位应是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技术机构,实行资格评定制度,对监理机构和人员分别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管理,实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监理组是受投资方委托进行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投资方,监理人员通过自己丰富的IT知识和工作经验,可以减轻或化解工程中的风险或问题,保证工程的质量与进度,既确保了投资方的利益又有力地支持了建设方的工作。
监理人员的工作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工程建设的招标书、答标书和合同等其他有关规定。监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际关系,要办事公正,能听取不同的意见,敬业爱岗并有充沛的工作精力。
我们期望工程引入监理机制后在管理上能够实现:
(1) 项目运行的全过程有一套明确、合理、可行的计划或者规程,以及与之相应的审核、监理机制和手段。
(2) 与项目有关的整体组织机构及作业流程必须规范化。
(3) 工程甲、乙方之间具有充分、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乙方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甲方的实际需求,同时使甲方能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
(4) 乙方内部具有充分、有效的沟通机制。这就要求:
● 把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活动、作用、责任充分告知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并使之充分理解。
● 项目中的所有人员要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管理人员。
(5) 在监理人员的支持下,甲、乙双方有能力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动态地实施有效的控制,及早预测和发现可能影响施工计划的各种因素,使项目能按计划进行。
(6) 在监理人员的支持下,乙方具有可靠的组织与技术保障,能及早发现项目中可能影响系统功能与性能的缺陷,使系统的关键指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得到全面的监测,出现偏差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使应用系统的整体水平得到保障

3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realizezb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21篇
注册 2004/5/9
PM币 160
经验 80点

Re: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回复于 2004/5/9]
监理在信息系统工程中的定位



国研监理 黄林发 北京市信息办 周明 2003-6-14
赛迪网


编者按:由于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在全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自我调整和重新优化,项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因此随之需要调整和重新划分。这就注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独特的角色定位和超出一般监理职责范围外的更多责任……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是为了以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特定业务的效率而建设信息系统的工程项目。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则是专门以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为对象的工程监理,其有别于其它行业监理的全部特征,完全是由信息系统工程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由于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在全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自我调整和重新优化,项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因此随之需要调整和重新划分。这也就为监理方确定了在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中的更具特色的角色定位,同时也注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必须承担起超出一般监理职责范围的工作。
  为了有效地开展监理工作,在切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时,作为监理方,必须清醒地知道监理方的定位,定位的内涵涉及监理方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认清监理方的角色定位,在于明确监理方在项目监理机制中的地位;认清监理方的功能定位,在于让监理方知道根据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规范,更明确自己应做哪些工作。

  一、监理方的角色定位

  1.监理机制中的各方关系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通常直接面对甲方和承建方,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系统的工作关系。监理方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虽然在法律上是间接的,但有时也需要直接面对,成为工作关系的一部分。如图一所示。乙方、丙方最终是为甲方服务的。

  
  图一 一般监理机制中的各方关系

  对于政府信息化工程来说,因涉及面广,单一政府部门能力有限,尤其是技术性管理能力不足。甲方往往是业务主管部门或信息化主管部门,甚至有时信息化主管部门直接扮演工程指挥者或协调者的角色。乙方即即工程的建设方,则可能组织结构复杂些,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政府信息化工程,往往会涉及分包商。这时,丙方即监理方将在业务主管部门或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指挥和协调下进行监理工作,见图二。

  
  图二 政府机构参与协调的监理机制中的各方关系

  2.监理方的角色

  2.1 工作职责
  监理方的职责是监督承建方在预算范围内按时保质满足业主要求,其职责的侧重点在监督、报告和建议。而承建方的工作职责是针对业主的业务需求,提出并实现解决方案,其职责侧重点在设计、开发和实现。

  2.2 工作成果体现
  监理方工作的推进主要可以通过规范的文档机制体现出来。各级文档包括:

  1) 监理工作计划
  2) 项目周期性报告(周报、月报)
  3) 项目的专题报告(建议、评估意见)
  4)监理通知
  5)监理指令
  6)工程支付签认单
  7) 项目备忘录
  8) 项目结束总结报告
  9) 其它(会议纪要、工作规范、说明文件)。等等。

  3.监理的对象内容

  就机构对象而言,监理对象自然主要是承建方以及信息系统建设所涉及的各参与方。当监理方受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时,项目的用户方也属于监理对象。
  就内容而言,监理既应涵盖技术开发层面,又要针对项目管理,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常监理方倾向于关注承建中的技术开发情况,忽略对项目管理方面的监督和管理。经验表明,如果项目管理不配套,监理方对承建方技术开发领域的建议和要求就不能保证得以实现,从而不能实现对项目的控制。监理方可以对某一方案提出事前否决,然而否决之后怎么办呢?由此可见,监理方对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关注应该是并重的。当然,监理方并不能代替甲乙方进行项目管理。

  3.1 与甲方的关系处理

  由于是甲方(往往就是业主)请监理公司来做监理,因此它是监理公司的上帝。监理公司应时刻牢记自己是在给甲方提供监理服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应是甲方的利益以及项目的成功。
  与甲方的关系必须紧密而友善,这是监理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前提。但同时,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甲方的某个或某些业务人员的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甲方的利益,这也正是“明智的甲方高层领导会要求监理方对甲方行为也进行监理”的道理所在。所以,监理方与甲方的关系尤其是私人关系又必须有所超脱,在遇到具体问题监理方必须要保证公正、公平,要有自己的看法与原则。

  3.2 与乙方即承建方的关系处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本质都是一种管理工作。管理对象的配合是所有管理工作成功的必备要素。如果没有承建方的配合,监理工作将很难开展起来。
  但是这样就涉及到了一个尺度的把握,关系既要密切又要有所超脱。很显然,要做到既让甲方感觉到监理的价值又让承建方感觉监理不仅不是添乱而且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即两边都能认同监理的价值又能保证项目顺利的进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它也可能比较简单地得以实现,那就是充分领会并遵守监理领域里的“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八字原则。

  3.3 技术问题的监理介入方法

  由于在一个具体项目中,监理方不可能配备与承建方同样多的人手,所以工作中就必须有所侧重,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抓大放小。尤其在技术问题上,监理方通常不适合在具体细节上与承建方纠缠。
  比如一个应用系统的开发,监理方应该做的是:

  ※检查承建方的开发管理规范与质量控制体系是否符合要求
  ※确保承建方依照这些规范和体系进行开发
  ※对成果进行验收测试,而不是去与承建方的系统分析员讨论数据库表的字段设置或者与程序员探讨一段代码应如何编写。

  3.4 分包商的关系协调策略

  在一个大型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承建方可能有多个,比如硬件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或者存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如总包商、分包商等。
  对于前者,监理方工作的难度要增大不少,关系与利益的协调工作就更加凸显其重要。
  对于后者,监理方应切记不要轻易越权管理,对分包商的监督与管理应当由总包商来负责,监理方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的接口是总包商,一般不涉及分包商,除非有明确约定。
  因而,通过上述讨论,对监理方的角色定位应是:独立于甲方和乙方(即承建方)的第三方,但是站在甲方的立场上。监理方受甲方的领导,它不直接对工程行使决定权。

  二、监理的功能定位

  作为甲方,在确定监理机构的同时,对监理机构的定位也必须明确。这对监理机构正确处理与甲方和乙方即承建方的关系至为关键。通过上述讨论,已初步明确了监理方的角色定位。那么,监理方在日常工作中又应如何定位呢?
  其实,监理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互的过程,其目的是将问题发现在早期阶段。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是一种涉及多种学科、多种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因而,监理过程也是一种团队工作,为了使信息系统工程能真正地达到信息建设目标,必须通过团队努力使这些学科与技术协调一致地工作。
  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作为监理方,主要应通过发挥监督、控制、协调和建议等方面的作用,确保项目实现质量、进度和成本三个方面的控制目标,作为甲方授权的代表,监理方是甲方的助手,辅助甲方来对项目进行控制和管理。所以,监理的功能定位应是:发现并预警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
  因而,监理方应在信息系统建设的每个阶段,应根据其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监理经验安排各种监理活动,监督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实施过程的状况。监理方的日常工作是监理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最主要的监理活动。通过这些日常的监理活动及时发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通过监理交流机制及时向甲方汇报,同时提出监理方对上述问题的评估意见和解决方法的建议,使甲方能及时了解实际建设状况,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能有客观的认识,并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监理方还应在甲方授权的情况下直接向用户方和(或)承建方提出合理化建议。

4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realizezb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21篇
注册 2004/5/9
PM币 160
经验 80点

Re: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回复于 2004/5/9]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策略
--------------------------------------------------------------------------------

甘邯、陈学广、王运丰 2000-5-20 0:00:00
中国计算机报


建设一个成功的信息系统不仅需要较好的经济、技术和管理工作基础,需要较高的人文素质,而且还需要正确的方法论作指导。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投入多、成功少的状况,探寻对信息系统建设有指导或借鉴意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三峡工程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为例,谈谈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和应采用的策略。

系统概述

三峡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超级综合水利水电工程。据测算,整个工程将耗用钢材75万吨、木材30万立方米、水泥620万吨、粉煤灰35万吨、油料105万吨、炸药10万吨。能否保质保量如期供应这些材料,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三大控制目标的实现。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三峡工程物资的供应,自1994年以来,主管三峡工程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物资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委托并联合华中理工大学先后开发了三峡工程物资供应管理应急MIS、三峡工程物资高层管理信息系统EIS、三峡二期工程物资供应模式钢材管理子系统和三峡工程散装水泥/粉煤灰调运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的平台各不相同,功能各有侧重,反映了三峡工程物资MIS由起步到成熟、由初级到高级的渐进发展过程。
我们最早开发的应急MIS是一个以“项目管理,总量控制,价差结算,实物管理”为特色的多职能、多目标的业主型物资MIS,其目标是根据三峡工程的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及时、低成本地向施工单位供应六大主材,并建立核算、核销及物资质量档案管理体系,实现物资管理业务的计算机化,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几年来,开发方坚持跟踪服务,使应急MIS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成为三峡总公司物资供应管理业务的主要支柱。
虽然应急MIS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下层管理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支持,但它对高层管理决策的支持力度并不够。一方面,高层管理者面对应急MIS所提供的众多报表和大量数据,难于把握重点,管理全局;另一方面,高层管理者真正关心的信息还要靠系统维护人员或开发人员临时救急,专门制作,还摆脱不了对系统开发专业人员的长期依赖。之后开发的三峡工程物资高层管理信息系统EIS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该系统主要目标是将管理支持的重点由中下层转向中上层,根据高层管理的规律、特点和需要,按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想,采用组织目标分解和关键成功因子CSFs(CriticalSuccessFactors)方法从应急MIS和外部信息源萃取数据,经深度加工再提交给高层管理者,以满足高层管理决策的需要。
大江截流后,三峡工程进入二期大坝浇筑阶段,为配合物资部推行适合二期工程内外环境条件和管理需要的新的物资供应模式,我们又开发了三峡二期工程物资供应模式钢材管理子系统。同时,针对二期工程所需水泥和粉煤灰的数量剧增、对物料实时动态调度要求更高这一实际背景,又开发了三峡工程散装水泥/粉煤灰调运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和分布式计算模式的大型实时调度指挥系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遵循现代信息系统工程的理论和综合集成方法,坚持用户参与的原则,综合应用了管理学、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决策理论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当代数据库技术、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基于GIS的决策支持以及基于GPS的船舶目标跟踪定位等多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可视化信息查询、调度决策支持、动态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涉及范围广、技术含量高的应用系统。系统运行半年来,使物资部门提高了管理水平,调度指挥工作更加合理有序并具有预见性,对确保三峡工程水泥、粉煤灰的供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工程综合效益。
随着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和投入运行,三峡工程物资供应MIS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成为能涵盖整个物资供应管理业务与高层管理决策支持的集成信息系统,以满足物资部门领导和业务人员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可以说,三峡工程物资供应MIS的建设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这在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中尚不多见。

系统建设带来的启示

三峡工程物资供应信息系统的发展史是特定时期、特定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特定需求及人文素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符合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有借鉴价值。
1.领导重视
MIS开发有风险,有付出,但更有收益。企业的主要领导要能把握全局,认清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趋势,有接受新事物、采用新技术以及实现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的意识。三峡总公司物资部两任主要领导都很重视MIS建设工作,使三峡工程物资供应MIS有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持续发展的环境。
2.要有较好的管理基础
从根本上说,企业MIS是科学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通信技术同具体的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企业MIS的核心与精髓,而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只不过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只有具备较成熟的管理工作基础,才能开发出实用有效的信息系统。否则,就会出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模拟落后的管理过程”的情形。
在三峡总公司物资管理MIS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物资部中高层领导重视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并注意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变管理措施,先后推出了一期和二期两种供应管理模式,为MIS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MIS建设又帮助管理者理顺了业务与信息流程,反过来促进了管理改革的深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
此外,新技术的采用要适度,要与实际需要、经济条件和未来发展有机结合,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和辩证法,不盲目、不一味求新而成为新技术的奴隶。靠单纯的新技术堆砌而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内核,最终导致惨败的教训已不少见。MIS是工具和手段,不是管理内容,人的理性思维才是MIS的灵魂。
3.重视人力资源
物资部有一批富有开拓创新意识,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且能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和技术骨干。他们既精通业务,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有的还具有系统分析员的素质和实力,能关注诸如数据环境、数据处理和最新的信息技术,并结合部门实际加以合理应用,很容易与系统开发人员沟通。此外,他们除自身能提出较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外,还了解高层领导和基层干部的信息需求,并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促成高层领导支持系统开发,调动并组织业务人员参与系统开发,提高开发效率。
目前,国外一些成功的大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相当重视CIO和系统分析员的作用。大量事例表明,在一个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如有能胜任CIO和系统分析员的人才,并精通管理,那么,系统成功的把握就相当大,反之亦然。这应是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还必须指出,CIO、系统分析员这类“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出色领导家”在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当重要,但由于目前专业分工过细,以及CIO、系统分析员具有不可移植性等原因,此类人才不易获得,需要有较长的对能力、素质的培养或重塑过程。其间,依靠自身力量和社会力量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组合是一条便捷的办法。
4.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MIS建设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应立足于当前的需要和战略发展,做好总体规划,再依据需求的紧迫程度分步实施。在三峡总公司物资管理MIS开发初期,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思想不够清晰,用户的计算机素质较低,又缺乏明确的总体方案作指导,MIS开发也曾一度陷入困境。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情况很快就有了改观。另外,开发组织方式也关系到MIS的成败,这一结论已被无数事实证明。
企业MIS的开发不是交钥匙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会因各种原因导致用户需求发生变化,进而必须进行系统功能的修改或扩充。这个过程将受到使用者的技能、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反应速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系统修改的频率、次数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因此,企业MIS开发其实是一项人与知识交融的系统工程,是涉及企业管理思想与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多技术、多学科及人力资源配置组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很好地组织。
5.选好合作伙伴
企业MIS开发需要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并受社会发展大气候和企业开发小环境的影响。对多数企业来说,一般不具备利用自身力量进行系统开发的条件,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普遍存在业务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分割脱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企业自身和社会力量进行优化组合,实行联合开发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但需要选好合作伙伴,解决配合问题和接口问题。应用方所具有的懂业务、懂计算机知识的人员是最好的桥梁,是联合开发最好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合作伙伴承担主要的技术开发工作,他们应有主观能动性和较强的服务意识,主动介入并熟悉业务,尽快成为业务专家。
6.循序渐进,不断发展
企业MIS是在继承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发展的,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是企业MIS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动力。三峡工程物资供应MIS从应急MIS到三峡工程物资高层管理信息系统EIS,从三峡二期工程物资供应模式钢材管理子系统的扩充到三峡工程散装水泥/粉煤灰调运信息系统的开发的渐进发展过程就遵循了这条规律。

避免陷入误区

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既具有采用信息系统理论和方法的共性,又带有企业自身管理特点的个性。因此,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开发商能推出商品化的、面向不同企业、不同需要的通用信息系统。多数市售的信息系统产品无非是一些可解决某些共性问题,满足企业局部运用需求的软件。要建设满足企业全局运用的信息系统,主要还得靠企业自己。
衡量一个系统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是看它是否遵循了现代信息工程的理论方法,是否体现了以数据为中心的原则。应用是多变的,信息系统开发应该面向数据,而不是面向具体的应用处理过程。换句话说,一个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如果能做到不因组织机构、人事“改朝换代”而使应用发生实质变化,则这个信息系统就是成功的。目前,我国企业开发的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过短,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企业MIS建设中还有一个容易陷入的误区,即不理解系统集成的本质内容而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设备更新和应用联网。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企业MIS建设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实际上,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与数据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集成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搞好数据组织。换句话说,信息系统集成的实质是数据集成,是建立高档次的数据环境。从50年代问世的事物处理系统TPS、60年代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MIS、70年代兴起的决策支持系统DSS,许多信息系统均在低档次的环境中转来转去,它们之所以失败或被淘汰,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良好的数据环境。因此,数据环境的构建关系到信息系统的成败。对于那些先前并无总体规划,但已经开发了若干具体应用的企业来说,系统集成不是简单地添置设备和接口,进而把分散的应用系统连接起来,而是要建立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建立良好的数据环境,使企业MIS集成有一个稳固的数据基础。

5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realizezb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21篇
注册 2004/5/9
PM币 160
经验 80点

Re: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回复于 2004/5/9]
项目管理中的信息系统构建精要



陈书勤 2002-10-29
投稿


1、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门新兴专业学科和技术。随着项目,尤其是较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启动、规划、实施等项目生命周期的展开,与项目有关的合同、图纸、报告、文件、照片、音像、模型等各种各类纸介质和非纸介质信息会层出不穷地产生,对项目信息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项目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成本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其他环节的工作效率、质量和成本。
很显然信息处理始终贯穿着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如何高效、有序、规范地对项目全过程的纸介质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Internet、多媒体数据库MMDB及电子商务EC等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管理科技的迅猛发展,又为项目(特别是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管理理念、技术支撑平台和全面解决方案。由此导入了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全新观念。

2、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组织规划简介

一般来讲,对于周期短的小型项目,不必在项目管理的业务流程中单独构成一个独立的项目信息管理环节。但对于较大型项目则必须导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即需对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通常项目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的基本规划原则如下3点:
(1)对于限额以上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在项目概念阶段的组织和资源规划中必须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叫做项目信息中心或项目信息办公室。当人员编制受限时,可将信息管理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等合并设立,但必须保证其中至少有2名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
(2)成立以项目总经理为中心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规划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统一规划部署项目信息化工作。设立项目信息总监或项目总信息师,享受与项目三总师(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同等待遇,项目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总信息师办公室。通常由项目总经理亲自兼任项目信息总监,也可以由项目总工程师兼任,但必须制订与总工办的职能和程序相独立的项目信息管理岗位职责和信息采集、流转、处理、存储管理程序。
(3)在项目的计划、财务、合同、物资、档案、质量、行政等职能部门设立部门一级的项目信息员。项目信息员受部门领导和总信息师双重领导,以便于形成上通下达的项目信息资源管理组织体系。
(4)应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经费单独列支、详细预算、专款专用。

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系统的范围、外部基本结构与处理流程及内部基本结构与处理流程3部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与外部处理流程实质上是项目生命周期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的逻辑展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基本结构与处理流程是项目管理职能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客观反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效率和作用首先不取决于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功能,而取决于系统的外部接口结构与环境,这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规律。
(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与外部处理流程规划。
正确规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外部结构与功能,首先必须正确建立项目信息源的总体结构与处理流程。例如,一个较大型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范围涵盖了项目业主、规划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技经设计单位、主管部门(规划、建设、土地、计划、环保、质监、金融、工商等)、施工单位、设备制造与供应商、材料供应商、调试单位、监理单位等众多项目参与方(信息源),每个项目参与方即是项目信息的供方(源头),也是项目信息的需方(用户),每个项目参与方由于其在项目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与工作不同,相应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投资业主,必须在项目概念阶段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信息处理流程和外部信息供需关系进行战略规划与设计。对于外部信息需求,必须在招标文件中向所有供应商明确指明本项目信息系统拟采用的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安全控制平台等系统特性;对于项目管理中常用的工具软件、如项目计划编制软件、财务软件、进度控制软件、图纸档案管理软件等,必须明确指明业主拟采购的厂商、版本号及数据接口。必须在全部采购开始之前,按照标准化要求统一和规范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外部处理流程,业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与外部处理流程规划设计报告必须作为全部采购招标文件的重要附件和当然标的。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基本结构与处理流程规划。
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结构。
大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内部功能上一般包括项目进度信息、造价信息、质量信息、安全信息、合同信息、财务信息、物料信息、图(纸文)档信息、办公与决策信息等9大管理系统和管理功能;但处于不同项目生命周期阶段的信息系统,其核心功能和目标会有所侧重和区别。如对于规划阶段的项目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图档处理是系统的核心功能;对于实施阶段的业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进度、质量和造价三大控制信息的一体化集成处理是系统的主要目标;对于实施阶段的项目监理信息系统,质量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监控是系统的核心目标等等。
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规划。
由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目标的差异,不同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处理流程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项目业主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处理流程的规划设计原则是:
i.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三大信息控制系统在分部工程的项目划分与项目编码上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设计并一一对应。
ii.以施工图设计和概预算数据为基础,以进度计划网络图为工具,自动产生指导性的物料(原材料、设备设施)需求、人力资源需求、施工机具需求计划等项目资源计划,作为项目管理控制的基本预期目标。以实际进度、实际财务数据为依据,动态产生实际的人力、资金、物料、机具等资源支出消耗数据,并自动与指导性目标数据相比较,为后续的合同结算、成本控制提供动态、实时的信息和依据。
iii.物料需求计划的编码与采购合同的编码必须一一对应;项目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科目设置与概预算项目划分编码一一对应;采购合同编码与概预算编码及财务科目编码在联结点上必须一一对应。从而合同的财务支付数据可以按时间自动实现月度、季度、年度的资金需求汇总,也可以按项目进行自动汇总并与指导性的概预算资源计划目标进行动态对比分析,产生动态的资金需求与费用分析报告。
iv.质量验评项目范围与图纸档案的立卷编码和文件包编码一一对应;质量管理部门的验评数据自动汇总成分段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验收文档,并与图纸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共享,自动立卷归档,形成数字化项目技术档案。

4、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策略

从国内外正反两个方面的项目管理经验可知,周全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策略是:
①“一把手带头”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成功运用的关键。全员参与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成功运用的保障。
②要以项目管理信息门户网站作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③建立不同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流程和接口是项目信息系统规划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列入工程项目概念阶段方案拟定和认证的必备内容。
⑤以造价(概预算)、合同、财务管理为主线和重心构建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⑥建立进度项目划分、造价项目划分和质量验评项目划分三者之间编码的统一或对应关系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6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realizezb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21篇
注册 2004/5/9
PM币 160
经验 80点

Re: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回复于 2004/5/9]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主要研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开发,以及工程监理对项目信息系统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建立,开发和管理各个阶段的分析,提出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型,并分析系统的需求。
关键词: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投资、合同、人员、风险、图纸文档等多方面的工作,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使沟通和协调的工作困难,大量的信息需要有效的管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经显得越来越吃力,急需寻找新的方法和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工具产生新的方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随之产生。一台性能优良的计算机比普通的计算机更能发挥系统的效率,同样一个好的信息系统更能充分发挥管理的效率,从而更好的完成目标。

项目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时候,面对市场上眼花缭乱的软硬件产品和系统集成商的解决方案与承诺,如何将网络构建、硬件选型、软件应用、数据库等各类系统一揽子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要想成功,绝非易事。要达到项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全面而系统地优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完成信息系统软硬件配置,取得满意的实际应用的效果,这不仅是系统集成商要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作为项目自身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这项工作交给系统集成商就万事大吉了,作为项目自身,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方案。

实践证明,由于在信息系统建设之前考虑不周,导致系统建设好了以后实际应用效果不佳的例子屡见不鲜。往往是一套系统并没有怎么使用,就需要重新构建新的系统,做成了“半拉子”工程。因此,我认为,项目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前,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准确定位自身需求,确定系统实现目标。
项目要构建一个信息系统,首先要考虑清楚的是,项目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自身的需求究竟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建系统是基于项目整体层面还是某个部分的,是数据信息共享还是语音、视频一起上。既不能目光短浅、蜻蜓点水,也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一定要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地理位置、管理模式、实力、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事实求是、因地制宜,准确定位自身需求。项目的需求定位对系统的构建至关重要,往往决定系统的规模和投资,以及后期的应用和维护。

2、调研与咨询同行业中已取得成功的案例,吸收经验,博采众长,确定实施计划及方案。
在项目对自身需求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就要进行方案的具体研究、设计、论证,最终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则。此项工作应紧紧围绕系统目标来进行。尤其是要建设一套大型的信息系统,这类项目是一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实施过程,更要在事前进行周密、详细的调研,细化方案,层层分解,既要拿出总体设计框架结构,又要根据项目近期目标设计出一期方案。

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在同行企业中了解同类系统已取得成功案例的经验,在“走出去”与“请进来”中,抛弃狭隘的封闭观念,参观一些展览和走访一些项目,或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方案的规划、设计、可行性论证和相关的培训,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借人所长,为我所用,从而形成适合本项目具体特点和需求的详细的方案设计。

当然,对于缺乏技术支持和项目经验的项目管理来说,在上述系统分析和方案设计的时候,就可提前与几家客户取得联系,征询他们的意见和方案,并由项目主管部门反复研究和分析,优选方案,形成观点,呈报决策机构。经过决策层从总体规划和管理角度的全盘考虑,做出立项的最后决策。

3、进行市场调查,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理论体系的成熟,项目对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项目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以及合作伙伴的资质等级来选择具有相当实力的承建单位,尤其是开发商的资质、信誉、经验,相当重要。系统建设不仅仅是软硬件组合的简单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工程建成后的服务、培训、支持有没有保障,能不能为项目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信息化服务,是项目成功应用的关键。“软件就是服务”的观念应当得到认同。

项目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系统集成工程,在初期的准备阶段进行一些规划、调研、咨询、论证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只有做好了以上几方面的工作,知己知彼,才能为系统进入实质性的工作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否则将会使导致失败的结果.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骤:

一、工程前期工作

1. 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的目的是收集需求;用户调研的方法是直接面对面与用户交流,最好能亲身体验用户工作开展的过程,注重了解工作的细节。用户调研的结束标志是完成了需求分析设计文档,并且得到用户的认可。在工程前期开展好用户调研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完成非常重要。用户调研的人员应当集中、固定,具有多方面的经验,如:客户交流经验、程序设计经验、系统分析经验等,但调研人员数量不能太多,并能对重大问题进行独立决策。

2.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用户需要实现的内容。可以采取多样的需求分析方法和技术,但是根本上必须描述清楚用户的业务工作、软件需求。可以有很多的需求分析的标准和规范可以采用,也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需求分析的规范。需求分析的人员可与调研人员重合,但要增加软件分析人员,并为调研人员提出调研的内容和方向。
需求分析结束的标志是程序员能够开始进行程序设计,并和建立系统原型的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因此只有程序员才能评判需求调研的质量。关于需求分析阶段投入的时间一定不能少于全部工程时间的30%,当然40%会更好,否则很难保证需求分析的深度和质量。
需求分析阶段至少建立三类组织:调研组、需求分析组、原型开发组(可分成多个小组),统一由项目经理负责。

3. 建立系统原型

建立系统原型是完成需求分析的补充手段,目的是明确和确定用户需求,引导用户提出更具体的内容。建立系统原型要求使用适当的工具和容易的软件环境,满足快速开发的要求。
系统原型一般不作为将来软件系统实现的基础,因为此时的原型系统只考虑反映用户需求的情况,缺乏统一的考虑因此最好在设计、实现阶段重新开始。
避免使用户产生“软件开发已经开始,并会很快完成”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此时软件还在前期的分析阶段,距离设计、实现还有很长的距离。

4. 建立总体实施方案

建立系统的总体实施方案是必须的,目的是使甲乙双方共同认可工程的实施计划,保持一定的耐心和总体意识。总体实施方案应在需求分析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开始。总体实施方案应说明:任务量、计划进度、资金、实施阶段、各阶段结束的标志和开始的条件、完成时提交的内容。
总体建设方案应在项目经理、甲方负责人、乙方负责人共同认可的情况下,投入实施指导,否则要继续调整,此时项目经理一定要做好乙方负责人的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
一旦总体实施方案确定,就必须按照实施方案的阶段安排逐步开展工作,并进行量化和考核,如果某一个阶段没有完成,则必须对照检讨,采取措施。否则将造成项目实施组织的混乱,因为大家无法再按照一致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了,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出了警告。

5. 建立组织机构、制度

一定要明确组织机构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回避和搁置这个问题。只有建立了工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才具备完成项目的基础,因为工作的完成归根结底是人的协作。由于大型项目需要的人员比较多,因此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是无法协调好各个部分的工作的。组织机构的建立应在项目开始需求调研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建立,在众多制度中“个人激励制度”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制度。

二、软件系统实现

1. 系统设计
a. 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体系结构的确定是为软件需求服务的。没有必要为了结构而结构。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体系结构是明智的。体系结构的确定受到软件用户数量、运行环境、更新维护要求、软件分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b. 各种分析方法
目前有很多系统设计的方法,选择某一方法(OMT、UML、OO)要根据系统的特点来确定。针对信息系统而言,可以自己制定合适的分析设计方法,因为目前虽然有很多的方法,但不太适合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在信息系统设计的时候要灵活应用各种分析方法,照搬哪一种方法都不太合适。
c. 文档
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是:文档很重要,但是经常和编程工作产生矛盾,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为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确定当前工程文档的各种标准,以及工程需要哪几类文档,文档提交和发布的时机等内容。这些文档包括:工作规范、分析设计文档、工作计划文档、日志文档、任务分配考核文档等。
d. 软件设计水平的定位
在软件工程开发工程中,不是采取越多新技术越好,软件的设计也不要走入“尽量提高水平”的误区。由于负责软件设计的技术人员客观上具有追求完美的特点,主观上尽力想将系统设计的完美,因此会造成软件实现需要的工作量增大,同时用户又不一定接受这些内容。在考虑软件水平的时候,主要考虑:新技术的采用和成熟技术的采用要成比例。
e. 考虑系统用户的特点
系统的设计起主导作用之一的因素是用户的特点。不论什么特点的用户都采用一致的设计思路、风格、特点不是太好的选择。脱离对用户实际情况的考虑的设计太学术化。并且在设计的时候要照顾到系统的可维护性、易用性、实现的容易性等问题。原则之一是:能简化设计就简化,降低设计的复杂度。不要采用太复杂的设计。因为,这样的设计不便于理解、和维护。

2. 程序质量
程序质量是项目全方位的体现,包括管理水平、程序员的工作状况、相应的标准规范、文档的考核、个人激励制度等等所有的因素,这里仅就狭义的范围,讨论一下程序质量。
a. 标准规范的制定
多人协作编写一个工程项目的工作的确具有挑战性,要完成好项目工作,没有
统一的标准规范是不可能的。标准规范是位程序设计服务的,因此要尽量消化,不要模糊照搬,那样不会有帮助。关于程序设计要制定的规范包括:如何注释、注释量、变量命名规范、函数程序命名规范等,并针对这些规范的要求详细考核每个程序的设计情况。
b. 编码质量控制
编码质量包括:正确、易读、易维护。正确取决于设计文档和程序员的水平,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编码的易读和易维护来报我编码的正确性。并且编码的质量控制需要量化指标和规范。
c. 版本的控制
在大型信息系统开发工程中,采用适当的版本控制工具对程序代码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d. 文档管理
文档的管理主要是更新、维护,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以一定的粒度要求,在不同阶段要完成不同阶段的文档,这样才能以文档作为协同工作的基础。这点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非常重要。
e. 编程时间投入阶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编程的工作在需求分析阶段、程序实现阶段、系统运行维护阶段等都要有时间的投入,认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为了保证每个阶段的编程时间投入的最经济,就要控制好程序的质量。假设程序设计阶段代码很潦草,那么在运行维护阶段就要受到惩罚。
f. 用户界面
纵观众多得到用户认可的信息系统界面的共同特点是简洁,从而易学易用。如果组织的过于复杂的用户界面,比如Office
Word的多层次的菜单界面虽然是非常不错的界面风格,但是对于众多计算机水平一般的用户而言就过于复杂,而对于计算机应用水平比较高的用户而言则容易掌握。所以在系统实现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与用户交流,确定用户喜欢的界面风格。

3. 组织管理
除了技术本身之外,另一个影响项目进展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是组织管理水平。这里有两个问题:组织水平和管理水平。一般“组织”、“管理”总是放在一起使用,实际上组织是管理发挥作用的基础。哪怕一个人总负责,那么这也是一群人组成的组织,也要有组织制度。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建立组织、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不仅是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就管理的客体而言,无非是人、财、物,并通过合理搭配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就这些问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内容。对人的管理包括:建立组织、建立制度、明确责任、权力、利益;对财而言,做好预算、合理分配、收支分明;对物而言做到合理分配、动态调整;对完成任务而言,好做好规划、计划、监督考核等。
a. 建立组织
组织是管理施加的客体,对于人数相对较少的项目,管理可以针对每个人,而对于人数庞大的项目,管理就要施加到组织上去。这里所说的组织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组织,最基本的组织之一就是“程序组”,主要职责是完成程序编码,一个程序组就是项目经理管理施加的客体,而对于组员来讲则是组长施加的客体。所以可以看出没有合理和稳定的组织,项目的管理就难以实施。
b. 建立在组织之上的管理
管理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如果在项目过程中没有问题,那么管理就不需要存在,而实施恰恰相反,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因而管理工作不但繁重而且重要。最日常的工作在于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安排、工作考核等等。
要完成好管理不仅是项目经理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组织内有机的联系自动的对管理产生反应,得以落实管理的思想。
c. 工作计划和进度控制
工作计划由长期的和短期的,长期可以是整个项目实施期内的计划,短期可以是一天的计划,针对小组比较适用周计划和日计划,而对于项目组要详细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来控制项目的进度并作为工作的考核依据。
d. 弥补措施
什么情况下都难免会有以外发生,为此在管理以及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弥补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燃。这些措施包括:突发的技术难题、突然的人员更换、突然的用户需求、突然的计划变动等等。
e. 环境建立和管理
好的项目开发要建立稳定的开发环境,并要确保项目的开发环境与目标环境的一致性。否则将造成巨大的困难。保持环境的相对问题也非常重要,即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不要变动,包括系统的升级,不必要的或相关的软件的更换等等。如果目标环境为IE
4.0,而使用IE5.0来作为开发环境则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f. 人员培训和知识更新
大型信息系统一般经历的时间都比较长,参与的人员比较多,因此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前,针对项目的若干总体要求要详细的说明并力求达成共识,这为今后大家很好的协同工作创造了一个基础。
培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等等。

4. 实现技术
a.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是信息系统设计的基础,关于数据库的设计在考虑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如何简化系统的实现。因为有的时候好的数据库设计会大大增加系统实现的复杂度和工作量。这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b. 开发语言版本
多人参与的信息系统设计要保持各个程序开发语言版本的高度一致,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到系统集成的时候会给你造成很多的问题。为此,最好所有的人都适用同一个安装程序。
c. 开发平台
除了开发语言之外的其他软件环境组成的开发平台也要保持一致和稳定,才能减少系统集成时出现的问题。
d. 新技术的采用
新技术的采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采用过多会阻碍系统的开发进度。因此要从实际考虑,采用合理数量的信息的技术。这一点还受程序员的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接受能力强,则不必太担心。

5. 软件测试
a. 程序员编码过程中的测试
程序员的测试在很多软件测试的文献中经常被忽略,如果程序员提交的程序代码,他自己从未进行过测试,就提交给测试人员测试是不可想象的。程序员测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确保所有的代码在正确使用下不会有问题,否则将浪费大量的时间修改代码。
b. 组织测试人员
对于测试的问题大家都有一致的认识,但在项目实施中,关键的是按照规范要求组织项目测试小组。这主要受到人员的限制,即组织起来有经验的测试人员跟踪测试是比较困难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投入。
不论如何,还是要建立一个问题的测试小组,随着系统的初步开展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应得到正确的和足够的认识,否则交付的软件质量无法保证,那么项目是否成功又失去了一次机会。应该认识不仅按时完成重要,按质完成更重要。这一点说起来并不特别,但还需要重视才能做好。
c. 用户测试
大家都知道,面向应用的项目,在交付用户正是使用之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用户测试,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用户测试组织的不是太好,原因是:真正的用户由于工作的繁重较少的投入到系统测试中,项目组也希望测试期间问题越少越好,可是就为今后不断的出现问题埋下了伏笔。
因此,针对用户测试要组织好,同时还要对资金、人力投入做一个合理的预算。

三、实施及维护

一般认为项目到实施维护阶段,就基本上结束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就软件开发周期而言,实施阶段的时间投入还要占一定的比例,并且在这个阶段由于对系统的切身使用,多数用户会提出很多的意见和建议,抛开很多不合理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就要求项目组还不能放松,还要再紧张地工作一段时间。

1.管理者完成的工作
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完成的工作实际上不是用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在此仅就某些工作进行简单的说明,更多的内容要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不断的提高。
A. 树立用户意见之上的意识,并让项目组全体普遍接受;
B. 做好与用户的沟通,尤其针对不合理的问题,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C. 使用户欣然接受你交付的系统是不断努力才能有的结果;
D. 要做到不急不躁,同时要注意调整程序员的情绪;

2.维护阶段的投入
维护阶段除了项目设计阶段的投入外,还要增加投入包括:现场维护的费用、培训的费用(尤其是组织培训班)、人员的增加(增加与用户交互的人员,再次启用调研组)等等。

3.加强与用户的沟通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不仅是实施阶段应当注意的,但是实施阶段是使用户产生意见的最关键的阶段。首先作为项目的双方负责人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其次,各个程序组在与普通用户进行沟通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同时要尽量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案例:北京市水利建设基金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一、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北京水利经过建国50年来的持续投入和建设,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洪、供水、灌溉、排涝工程与管理运行体系,基本控制了洪、涝、旱、碱、渍灾害,促进了首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美化了环境,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和生存条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庞大的水利基础设施是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北京市水利建设基金水利设施维护管理费为维护水利设施正常运行和良性循环提供了资金保障。
目前,北京市水利局结合《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及《北京市水利“十五” 发展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已制订了该费用的使用(1998~2010年)投资规划。加强管护费使用的计划与管理,对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十分重要。由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庞大和管理单位的众多,实施规划的工作量巨大;加上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现有人员数量难以适应如此巨大工作量的要求,极易造成管理的粗放。为实现基金的高效管理,除了简化程序、高效行政外,还必须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管理技术,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作为项目与资金计划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北京市水利建设基金水利设施维护管理费使用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的主要内容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运行环境与方式的选择,数据库系统建设,及应用系统的建设三大部分。

(一)系统运行环境与方式
系统采用B/S方式运行,面向管护费所有使用和管理单位,如财政局、局机关和下属管理单位等。局机关使用计算机局域网、其他单位通过Internet登录,按职责和权限完成各项工作。
引入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进行开发,并采用SQL Server 7 进行数据库的管理。

(二)数据库系统
建立基础地图数据库、项目分类代码数据库、规划投资数据库、项目申报数据库、项目年度计划(审定)数据库、项目计划执行管理数据库。
1、基础地图数据库
包括各类工程项目地理信息的基础地图数据库。
2、项目分类代码数据库
在建立项目分类指标体系的基础,按项目不同的项目类别、所在水系(或河流)、业主单位、主管部门等建立项目代码库。
3、规划投资数据库
存放1998~2010年管护费规划投资数据,包括项目名称、投资总额、年度计划、项目简介等。
4、项目申报数据库
项目建设单位按规划申报的年度项目信息库。
5、项目年度计划(审定)数据库
经水利局审定后报财政局的项目年度计划信息库。
6、项目计划执行管理数据库
将规划投资数据库与项目年度计划进行对比核定,形成项目计划执行管理数据库

(三)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一个基于Internet地理信息系统(WebGIS)进行开发的系统,包括权限管理与系统安全、远程数据管理维护、信息查询、统计汇总、项目申报、项目审核分析、生成报表、生成项目简介、打印输出等子系统。
1、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挖掘项目的地理信息,使各项操作在地图界面上进行。
2、权限管理与系统安全
由于系统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操作,需要对各部门设置权限进行管理,设置系统安全机制。
3、远程数据管理维护
依权限对数据库设置添加、修改、备份等功能。
4、信息查询
支持各部门依权限进行数据的远程查询。
5、统计汇总
计划管理部门按年度或项目进行统计汇总。
6、项目申报管理
支持各业主单位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申报、主管单位初审后将合格项目纳入项目审核分析程序。
7、项目审核分析
对照规划进行半自动项目项目筛选和调整,生成初选项目报表与项目简介。经反复协商研究后最终形成年度计划。
8、生成报表和项目简介、打印输出
将最终最终形成年度计划生成报表和项目简介、打印输出,报财政局。
(四)、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
1、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2000 Server、Microsoft Windows Professional、Windows 98。
2、开发平台:VB6.0、VC++6.0、ASP、JAVA等;
3、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4、WebGIS开发平台:MUBELL GIS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和组件
分析。。。。。。。。。。。。。。。。

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开发需要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我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
1、开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必要性
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由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的特点,科技含量高,所涉及的领域宽广;而且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很多业主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不多,缺乏自身对信息系统工程控制能力,这就使得业主和承建方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难保证工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许多业主单位对由专业的第三方监理单位对信息系统工程进行监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较大,建设市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为了减少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风险,规范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市场,保证业主和承建单位双方利益,对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进行有组织、规范化的监理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国家重点的信息系统工程尤其是重点的电子政务工程更是需要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工程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实施监理制度是极为必要的,这也是提高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工程质量、技术性能的可靠保证。
2、开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可行性
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更广泛地开展和加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工程业主单位的迫切需要,而且工程监理活动也呈日益增长之势。因此出台《暂行规定》、《资质管理办法》和《资格管理办法》是非常可行的,它必将对加强和规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行为,提高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的质量和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建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是非常可行的。
工程监理的概念和内容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监理主要内容
监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监督,对项目合同和文档资料进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
监理活动主要要求
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由业主单位直接委托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也可以采用招标方式选择监理单位。
2、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业务,应当与业主单位签订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监理合同中应当明确监理的范围、内容和标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监理费用计取与支付,违约责任及争议处理方式等。
3、监理单位应当在实施监理活动前,依据合同约定的监理范围和内容,编制监理计划,并经业主单位确认后实施。
4、监理单位应当将监理活动的情况,按计划、分阶段或者定期向业主单位提交监理报告,重大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5、业主单位、承建方等被监理单位和监理单位在监理活动中产生的争议,可以依据合同相关条款协商解决,或者依据合同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6、信息产业部对开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的单位实施资质管理。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
监理活动的管理

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发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规定,并监督实施;
(2)审批甲级、乙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
(3)管理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考试、评审、培训等项工作;
(4)监督并指导全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执行国家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法规和行政规章;
(2)审批本行政区域内丙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推荐甲级、乙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
(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的管理工作;
(4)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作用

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实施监理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合理、更专业、更全面的保证。
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以帮助业主单位更合理的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并合理、客观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监理是由第三方独立的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来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这样尤其是对政府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质量更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监理单位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相关技术标准,遵循守法、公平、公正、独立的原则,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其实就是要在确保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排进度和投资。其实,监理单位是帮助业主单位对工程有关方面控制的再控制,就是对承建单位项目控制过程的监督管理。
2、监理可以合理地协调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也是监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很多时候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有许多问题存争议,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都希望由第三方在工程的立项、设计、实施、验收、维护等的各个阶段的效果都给予公正、恰当、权威的评价,这就需要监理单位来协调和保障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以有助于第三方的专业化服务功能。由于业主单位在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普遍存在缺乏人才和经验不足的问题,实践证明业主单位自行管理对于提高项目投资的效益和建设水平是无益的。通过第三方的专业服务,帮助业主单位对项目实施控制,并对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都做出约束,是监理作用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监理在信息系统工程中的定位
由于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在全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自我调整和重新优化,项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因此随之需要调整和重新划分。这就注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独特的角色定位和超出一般监理职责范围外的更多责任……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是为了以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特定业务的效率而建设信息系统的工程项目。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则是专门以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为对象的工程监理,其有别于其它行业监理的全部特征,完全是由信息系统工程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由于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在全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自我调整和重新优化,项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因此随之需要调整和重新划分。这也就为监理方确定了在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中的更具特色的角色定位,同时也注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必须承担起超出一般监理职责范围的工作。
  为了有效地开展监理工作,在切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时,作为监理方,必须清醒地知道监理方的定位,定位的内涵涉及监理方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认清监理方的角色定位,在于明确监理方在项目监理机制中的地位;认清监理方的功能定位,在于让监理方知道根据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规范,更明确自己应做哪些工作。
积极推进信息系统集成监理制度的实施
从1993年开始,我国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拉开序幕。从那时起,以质量问题为主,还包括进度、资金、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工程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和现在的信息产业部一直很关注这些问题,而且注意到,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等管理工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信息系统集成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和业主,三方缺一不可。集成商、监理与业主三方的能力和水平都会影响系统工程的质量。集成商的素质属于行业管理范畴,所以信息产业部对信息工程问题的管理就先从行业自律着手,在系统集成商中实施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实际上,监理制度也在那时同时考虑到了。
  1999年初,信息产业部领导在布置当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时,就已经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和信息工程监理同时列为工作重点,但从工作的先后次序看,还是首先从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抓起。现在来看,这样的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2000年底,在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监理方面的调查研究、文件起草和培训等准备工作开始实施。国外也有类似的业务和行业,但其组织体系与中国不同,更倾向于审计、评估、控制等方面,我国则结合自身国情进行了调整。信息工程评估和审计工作也还是要做好。最近,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已经开始部署信息工程绩效评估工作。
虽然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涉及到三个方面,但大量工作还是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的,集成商是承建单位,在整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大家知道,建筑行业已经实施监理制,但我们与建筑行业的监理制有本质的区别。首先,在建筑行业中工程是可以由另外的建筑公司来进行监理的,或者说任何建筑公司都可以承担监理工作,只要不是同体监理就可以。而信息产业部规定任何厂商只能在集成或监理中择一而从。此外,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视性差,科技含量高,工程监理方对工程承建方的工作不能介入太浅,这都导致监理工作难度增大,成本提高,而且风险升高。所以,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实施与管理都要特别注意其固有的特点。
  无论从集成商还是从用户角度讲,我们相信大部分还是能接受监理制的,现在已经陆续有工程建设实施了监理制。但面对这样的新事物,总是由不习惯到习惯,从不熟悉到熟悉。
  近日,信息产业部[2003]142号文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这是继信息产业部2002年发布的信部信[2002]570号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之后的两个具体实施文件,必将把监理资质认证工作推向进一步的操作和实施阶段。
  我们实施监理制度,开始还是从大规模工程建设着手。对用户方则主要是宣传和引导,很难强制实施,与集成商认证规定不同,而这就需要过程了。我们遇到的情况是用户和集成商都能配合,因为都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比如当用户需求改变,监理就可以起到第三方来方便双方的沟通,避免双方僵局。
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工程组织的各种关系如何协调处理,直接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的成败。
  (1)前期准备粗、细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总体方案。由于因素影响多,现状调查和业务目标分析只能作较粗的处理,但目标与任务必须明确,资金与进度要有一定的裕度,以利于实践中进行修正。
  (2)服务器、网络设备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的选择要匹配,否则就影响其中某项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优先选择当前市场主推产品、成长性好的厂家,软、硬件支持与技术服务良好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3)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是搞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也应成为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提高信息意识、观念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总体数据规划与数据库设计及子系统应用开发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总体数据规划对应用系统集成开发的指导作用,同时应用开发也要不断补充与完善总体数据规划。
  (4)一旦工程项目确定,则应尽快组织网络建设。网络水平是通过应用来检验的。网络建设可分期进行,只要具备条件就应立即运行公共网络信息,例如Intranet浏览器、E-mail、FTP、办公自动化等,这样既可检验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又可以起到计算机应用人员在网上自我培训的作用,增强使用者利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支持数据库及子系统开发的数据加载、系统调试等工作。
  (5)在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主干网的建设,适时开通广域网,使网上信息资源尽快交流。通信网络建设也要尽量超前,如果专线通信条件不具备,也应使现有通信信道联网运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应始终把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与应用放在首位。切不可误入重视修路,轻视跑车的重硬、轻软的歧途。组织用户将历史数据送入信息系统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更是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有生命力的关键,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
  (7)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选择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信息主管,资金保证,一大批肯于吃苦、勤奋钻研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的迅速成长,都是搞好信息系统建设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7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realizezb


职务 无
军衔 二等兵
来自 不告诉你 :)
发帖 21篇
注册 2004/5/9
PM币 160
经验 80点

Re: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回复于 2004/5/11]
好资料!
--------------------------------------------------------------------------------------------------------
风雨同舟,同望未来!
我编程,我快乐!
8楼 帅哥约,不在线,有人找我吗?roadfar1


职务 无
军衔 三等兵
来自 广东
发帖 101篇
注册 2003/11/13
PM币 480
经验 33点

共3页  97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8:
  
!  您尚未登录,不能回复主题。    现在 登录  注册
关于联盟 |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建设运营:共创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84号 BBS业务许可2007第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