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论铁路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途径
作者:毛爱兰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0 15:51:29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ArticleInput

  摘 要:铁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常强调三大控制:质量控制,工期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其中成本控制是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成本控制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完成,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角度阐述成本控制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铁路;工程;建设;成本;控制

  1 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要实现的是对项目成本的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自身成本即内部成本和项目外部成本。

  (1)项目的自身成本主要包括投标成本、项目实施成本和保修成本。

  (2)所谓外部成本,就是建筑工程项目自身成本之外需要花费的费用。①政府成本。在我国,由于政府行政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建筑施工企业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和政府打交道。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与施工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政府行为,企业必须遵守;有些地方政府采取的地方保护主义,提高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门槛,或设立限制阻碍外地企业的进入,增加了外地企业的成本。②社会成本。建筑施工企业并不是在理想化的条件下施工的,社会因素的干扰作用有时也是巨大的。主要包括: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干预(各种限制;吃、拿、卡、要;各种名目的捐助、支援;检查、评比等)和当地居民的干扰。社会因素因施工的任务、时间、地点、施工的人员不同而不同。由于建筑工程的投资主要发生在工程施工阶段,因此本文仅就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分析。

  2 建立铁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维护是一个包含账目图表、成本计划、数据采集、成本报表和成本工程的过程。(1)成本账目图表的作用是用于估计项目支出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确定与公司的一般账目和会计职能的联系及与其他财务账目的协调一致。(2)项目成本计划是运用成本账目来比较项目的成本计划和现场发生的实际计划的。(3)成本数据采集是将采集到的成本数据集成到成本报表系统之中。(4)项目成本报表就是确定在项目的成本管理中项目成本报表的类型。(5)成本工程是使成本目标最小化应采取的成本过程类型。

  3 进行成本分析,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施工结束后,要根据总成本计划和可控成本计划与最终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成本分析可采用图表等多种形式,不但要对比分析总成本,还要对工序成本进行分析,而且以工序分析为主,得出工序成本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1)首先分析出因施工条件、施工方案、材料价格变动引起的工序单价的变动,同时收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工序成本资料;

  (2)其次对比主观确定成本部分的工序单价,分析得出因制定方法不合理而导致的偏高或偏低的工序单价,同时积累书面资料,供日后制定同类项目成本计划时使用;

  (3)收集分包单位资料,并对分包商进行评价,拟定《合格分包商名录》,供日后类似项目选择分包商和制定分包成本时使用;

  (4)汇总分包成本及责任成本数据,经过分析筛选,供企业投标报价时参考。

  4 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第一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要使成本控制方法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 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 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各施工队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 从而形成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另外, 各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 还应有成本控制的权力, 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能自主决定费用的开支。最后, 项目经理还要对各部门、各作业队及各班组进行定期的成本检查和考评, 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 实行有奖有罚。只有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 才是名实相符的项目成本控制, 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第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到每个员工都有成本控制目标, 根据目标任务完成的如何给予不同的奖励和处罚。第三建立风险预测机制,对施工中的风险可以根据本单位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预测, 根据风险的性质、大小采取如回避、转移、自担等措施, 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第四建立索赔机制, 对于非自身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或非自身应当承担的经济损失, 要及时索赔。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