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地铁信号与屏蔽门联动控制系统分析
作者:潘桂芳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6 22:36:34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信号汇总,K6动作,将有效的“开”PSD命令信号传给PSD控制系统。为了使PSD可靠动作,ATO将连续发“开”PSD命令直到接收到关车门信息。当PSD自动打开后,轨旁ATP就会接收到PSD处于开状态,不允许动车。

  2.PSD关控制。如果列车门关了,车载ATO接收到1个车门关信号,经ATO、PTI系统处理之后向PSD控制系统发出关门命令信号,然后PSD自动关闭。

  ATO这时将用另2组不同数字(eg:988990)作为特定的乘务组号关门报文,传给PTI处理系统,经过和开门命令同样的线路,最后把988、990二个允许信号分别传给PSDclose1、PSDclose2,它们动作之后,K3、K4也相继动作,最后二路允许信号汇总,K5动作,将有效的“关”PSD命令信号传给PSD控制系统。同样为了使PSD可靠动作,ATO将连续地发“关”PSD命令直到列车动车离开。当车门、PSD关好后,PSD的状态信息就会从“开”变为“关”,同时其他条件也满足时,轨旁ATP就会释放动车命令给列车,列车才可以以ATO、SM模式离站。

  3 联动命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

  1.用特定的乘务组号报文来控制PSD的开关。如表1,只有出现这些特定的乘务组号报文,开关PSD命令才会生效,同时这些乘务组号必须按特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2.从车载ATO系统的IMU100到轨旁的PTI-MUX之间,整个的PTI通道是安全冗余。从信息源(ATO系统)到最后的目的点(PTI-MUX)之间,整个信息的流程是通过一个冗余CRC系统(车载ATP)控制的,如图1。车载ATP是1个二取二的冗余安全系统,它通过1个安全的数字输出来控制PTI的释放,同时也监控PTI释放继电器的状态。当列车在站台区段停在停车窗内时,车载ATP才会释放PTI继电器,接通ATO系统到PTI-MUX系统间的传输通道。

  3.信号命令与PSD控制系统间的接口,比如输出继电器的动作,是通过PTI-MUX运行程序来控制的。PTI-MUX系统设置允许最大容错时间为1s。即PTI-MUX系统如果在1s内没有收到列车发“开”或“关”PSD信号,PTI-MUX程序将保持1s输出原来的PSD命令报文;如果超过了1s,程序就将终止输出。

  4.可以避免同时输出开、关PSD等误动作命令。从图2可以看出,要有5个继电器动作才能产生1个有效的PSD命令,因此在同一时间出现“开PSD、关PSD”等错误命令的几率几乎为零。

  在PTI-MUX与PSD系统间安装的K1、K2、K3、K4这些继电器在开和关之间是互锁的,能够防止PTI多路接收器同时输出“11”等无效组合命令。即使出现了一些无效组合,PTI-MUX软件系统最后将输出“00”给PSD系统,使PSD不会有任何动作。

  5.PTI通道硬件故障。PTI通道元件的可靠性要求极高,特别是K1~K6这些电流继电器,触电就会动作,非常灵敏。由于在传输通道中冗余系统的保护和PSD控制命令是由报文中特定的乘务组号产生,因此单个的硬件故障不可能产生任何错误的PSD控制命令。

  4 结束语

  PSD是地铁安全的又一道屏障,实现信号与PSD联动,既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也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同时安全保障方面又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真正实现地铁特有的优势———安全、准点、快捷、高效。

  参考文献

  1 Mr.Rahn·Generally、Hardware、FunctionalityofPSDSSN:

  A25060-X0037-C016-2-7659DSS:M0110085904.Braun-schweig.TSRAMTPB.2003,9.

  2 F.V.D.Ohe·MaintenanceManualPTIInterfaceTracksideUnit

  DSS:M0110196583V01·00·Braunschweig·TSRAMTPB·2003,6·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