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地铁盾构区间穿越溶、土洞区加固处理设计
作者:吕延豪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6 15:46:10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土洞,其塌陷成漏斗状洞穴的风险也是较低的。

  上述10m的分界线是一个原则上的分界线,按标贯 8-15 击的粉质粘土为分界标准层,若结构底板下土层强度高,属硬塑以上状态,或者土层粘性很好,则风险分界线可适当升高;相反,若底板下土层有较厚的淤泥或淤泥质土、胶结很差的砂性土、松散砂土等不良地层,则风险分界线可适当降低,安全厚度要再大一些。

  3 溶、土洞处理

  3.1 处理原则

  (1)先地面处理,后盾构掘进;

  (2)全线划分高低风险区,分区域处理;重点处理高风险区隧道底板下 10m 和隧道两侧各 5m 范围内溶洞及岩土交界面层;低风险区仅对隧道两侧各 5m 范围发现的土洞充填处理;

  (3)对需处理的溶、土洞,采取填充、压密的方法处理,根据填充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

  3.2 处理方案

  溶、土洞处理采用“充填处理+岩面注浆”及预留注浆管的综合处理方案。充填处理主要是根据洞的大小及充填情况采取先充填砂夹石,再静压灌浆或直接静压灌浆。根据以往在防治岩溶地面塌陷实践,充填注浆乃是有效的措施,采用密布的压浆孔可以揭露土洞,消除隐患;压浆可以充填洞穴,防止土洞坍塌;浆液扩散渗透,可消除或击破相邻土洞使之坍塌随即处理。岩面注浆是采用袖阀管在岩土界面上进行注浆加固,其目的主要是压浆封堵基岩和土层的界面,压浆管只在界面附近开孔,用较高的压力将界面上的溶槽、溶沟、破碎带、构造带、节理、裂隙,全部用浆液固结,将界面周边的溶洞、土洞填满,将溶洞和界面连通的通路(洞口)封住,甚至固结,从而阻止已有溶洞、土洞的发生发展,阻止或延缓新土洞的形成。

  3.2.1 溶、土洞充填处理方案

  ①全填充溶洞处理:

  采用静压灌浆法,在钻孔中插入袖阀管下到溶洞底面,进行深孔注浆。袖阀管采用φ90PVC 管,注浆扩散半径设计为 1.5m,钻孔间距 2.0m× 2.0m正方形布置。静压灌浆法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5:1 1:1,注浆压力 0.4 1.0Mpa;对于洞内水有流动性时,周边孔应在浆液中加入掺加速凝剂,控制浆液凝固时间在 10~20 秒左右。注浆施工时,应采取分序孔的注浆方式,采用先外围后内部、先下后上的注浆施工方法。为保证浆液不至于跑得太远,应采用间歇定量分次,先低压灌浆后高压补强注浆的方法,在注浆压力下,吸浆量 1 2L/min稳压 15min 终注。

  ②半填充、未填充溶洞的处理:

  当溶、土洞高度大于2m时,地面钻孔放入钢套管并固定,将φ200 注砂管放至溶洞上,用高压风机将干砂压入,为防止洞内高压阻止灌砂,利用其它灌浆孔作为减压孔。吹砂以填充密实,压力稳定时,即可停止。然后再用其它孔插入袖阀管静压灌浆填充密实。当溶、土洞高度小于 2m 时,直接采用袖阀管静压灌浆填充密实。

  3.2.2 岩面注浆处理方案

  岩面注浆采用 φ90 袖阀管注浆。处理宽度为11m(线路中线左右 5.5m),高度为岩面上 1m 厚土层。注浆扩散半径设计为 1.5m,布孔间距按 3m ×3m 梅花型布置。首先施工 90mm 130mm 直径的钻孔至岩面下 0.5m,然后下袖阀管进行注浆。

  3.2.3 加固效果检查

  溶、土洞加固后的土体应该有良好的均匀性、自立性、密闭性。加固效果检查方法是在固结体内钻孔取芯,测得其无侧限强度和渗透系数 K,需达到以下标准:

  换刀盘处:无侧限强度≥0.3MPa;渗透系数≤1.0 × 10 - 7cm/sec。

  一般地段:无侧限强度≥0.15MPa;渗透系数≤1.0 × 10 - 5cm/sec。

  3.2.4 道床预留注浆孔

  盾构区间预留注浆孔是对运营期间基底产生塌陷空洞处理的一种预防措施。在道床施工之前,采用一端带有法兰盘的 φ90 钢管,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每环管片的正下方,然后浇注道床,钢管另一端留在道床面上,运营期间采用盖子封堵。同时运营期间隧道纵向每隔 10 20m设置监测点,每 15天监测一次,根据监测情况了解隧道下方地层的变化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时,从道床通过预留钢管钻穿管片,插入袖阀管注浆进行加固处理。预埋套管设一排,纵向间距 3m,间隔一环管片设置。

  4 结束语

  (1)岩溶地基处理有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需因地制宜地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本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