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城市园林建设四大重点问题的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24 12:30:25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设计问题

  园林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作为城市生活空间和自然空间的联系体来设计、建设和管理,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来完成。然而,当前园林设计人员鱼龙混杂,致使园林设计水平良莠不齐。

  套用现成的设计模式或追求平面构图形式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有些城市绿地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不注重对现有景观资源的挖掘,忽视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理解,一味地套用其他城市甚至西方某些城市的绿地设计方案,导致绿地景观毫无特色,甚至同一块绿地景观风格杂乱,拼凑痕迹明显。在绿地方案设计阶段则不注重景观空间的营造,只注重平面构图,运用繁杂的线条组合取代对立体多元化景观空间的探究,忽视了人们对室外绿地空间的使用和观赏需求,空间缺乏变化。

  轻视细部,风格混乱园林的各要素之间应该互相协调,从园林事业内部看,园林绿化与园林建筑、资源养护管理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都应相互协调。然而目前许多设计风格混乱,尤其轻视园林细部与整体的协调问题。某些绿地设计虽然整体框架设计不错,但由于诸如材料的选择、景观元素细部处理不到位或者对路灯、指示牌、垃圾筒、坐凳等景观设施的设计,套用现成的形式,造成风格不统一、颜色差异较大或者体量笨重等诸多问题,妨碍城市景观。没有园林设计师的现场把关,也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挥霍自然与文化遗产当前有的城市绿地建设刚刚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误区,又踏进盲目投资、铺张浪费的旋涡。首先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园林铺地为例,许多城市广场的铺地,面层花岗岩材料只需选择20~30mm厚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以更厚的花岗岩代替;花坛、台阶用20mm厚的花岗岩贴面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采用整块花岗岩块石砌筑。其次,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可否认,由于生命对水的依恋及中国园林的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水景一直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主题,但不顾绿地性质、区位,不考虑水源、水循环、中水利用就一概以水覆之,甚至在水资源严重溃乏、游人量少的地段建设大面积的水面和喷泉,达到“逢园必水”的地步多少让人觉得牵强和矫枉过正。

  我国历史悠久,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对于城市人文资源的利用常常出现两种倾向:其一,弃而不用;其二,盲目利用。在许多园林建设工程的投标中,为了充分体现设计的文化内涵,片面地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而影响城市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人文资源应挖掘、梳理,应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分配而不是处处都做大文章。关键在于精心地选择和挖掘,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体现不出地块的特征和风格。可以说,“大文化”就是没文化。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