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用信息化和精细化破解管理难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16 15:03:08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中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资金流与“大集中”各类信息的比对,解决了虚假发票、漏征漏管户、错用税率、甲方供材、乱拉税源、外地施工单位纳税等诸多问题。

  以双向比对为核心,把握税收管理的关键点

  在重大建设项目管理中,建筑施工的税收管理难度最大,涉及问题最多,也是管理中的关键点。槐荫分局采取了“信息平行导入、双向分析比对”的方式,效果较为明显。槐荫分局强化建设方和施工方按项目进行申报的意识,通过软件的导入功能,将建设方和施工方的所有申报信息平行导入系统。所谓平行导入,就是建设方和施工方互不见面,各自进行资料报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建设单位按照定制的《工程结算及税款扣缴台账》,通过互联网每月向税务机关申报在当地负责建设的所有项目的资金拨付及结算发票情况,明细到每个具体项目的具体施工单位结算工程款的金额。施工单位每月通过互联网按项目向税务机关报送《建筑业项目申报表》,申报当期的工程结算及税款缴纳金额、以及完税凭证号码。纳税服务中心每月登记《代开发票监控台账》,续时登记项目结算时,纳税人到纳税服务中心代开发票的信息,定期将发票代开信息通过网络自动导入项目管理软件。利用平行导入的准确信息,软件自动进行“五比对”:建设方和施工方的项目登记表的比对、双方工程结算的比对,双方甲方供料核算的比对,双方发票资料的比对、双方税款情况的比对。比对差异通过系统自动派发核查任务,由片管员进行核查。通过比对,有效解决了建筑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的施工单位本地与异地之间以及不同项目之间的税款混淆、因漏报材料价款导致营业税计税依据不实、以及纳税人利用假发票偷税漏税等问题。

  以发票比对为补充,强化以票控税作用

  发票监控是重大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又一关键因素,通过发票监控,可延伸出税收管理中的各类问题。槐荫分局的发票监控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资金流控制上看,可以通过甲方上传的发票信息,与“大集中”平台内的发票信息进行比对,即进行发票真伪和开票情况的比对,实现对税款缴纳情况的监控。通过建设方和施工方导入信息的比对,改变了原来施工方发票单方比对的状况,转变为依托建设方获取发票的比对,实现了管理理念上的创新。系统通过定期读取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项目结算发票信息、施工方自开发票及代开发票信息,按项目进行自动分类比对。项目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一功能实现票表比对,鉴别发票真伪。另外,通过软件筛选,可以发现未纳入管理项目的发票信息,项目管理员能够及时发现线索,纳入监控。发票比对充分体现出管理的及时性,发票真伪和税款差异情况能够做到及时反馈,真正实现了“以票控税”的作用。

  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管理的自动控制

  鉴于重大建设项目管理环节之多、信息含量之大、税收处理之复杂,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支撑,将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以软件的形式固化,才能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和管理的自动控制,取得预期效果。为此,槐荫分局自行设计开发了CPMS系统,该系统不但能够进行综合信息处理,实现管理流程的整体支撑,同时提供了强大信息比对功能、自动建立各类电子台帐、自动生成各类项目报表。另外,该软件提供了十五项考核指标,如立项登记及时率、税款申报准确率、台帐登记率、任务处理及时率等。目前,已有九项指标实现了CPMS软件的自动考核。其余六项指标经人工统计后,考核结果录入软件,为有效监控项目管理质效提供了有力保障。信息化的支撑,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槐荫分局新的工作突破奠定了基础。考试大编辑整理

  槐荫分局通过信息化支撑下的细节管理,实现了对重大建设项目税收管理的全程监控,提高了重大建设项目管理的工作质效。截至今年10月份,该局纳入监控的在建重大项目46个,入库税收2.85亿元,占全局收入的39.2%,为地方税收及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