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可行性研究 >> 正文
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与形态的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5-6 7:39:38
>

  2.1 空间的围、透处理与人的感受

  一个房间,如果四面皆壁,势必会使人产生封闭、阻塞、沉闷的感觉;相反,若四面临空,则会使人感到开敞、明快、通透。由此可见,空间是围,还是透,将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感受和情绪。在建筑内部空间中,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对大多数建筑来讲,总是把围与透这两种互相对立的因素统一起来考虑,使之既有围,又有透。

  这二者的处理与朝向的关系十分密切。凡是对着朝向好的一面,应当争取透,而对着朝向不好的一面则应当使之围。

  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凡是对着环境好的一面,应当争取透,凡是对着环境不好的一面则应当使之围。

  通透空间中,通透意味着室内空间的相互流通、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密斯·凡德罗1945年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是早期通透空间的光辉典范,是他“少就是多”设计美学观的结晶。

  构成屋顶、地坪、阳台的三片平板,由地面轻轻飞扬起来,除此之外,便没有任何东西来分隔建筑与环境了。生活纯化到极限,外墙全为透明的玻璃,完全除去了与外部环境的界限,在视觉上室内外完全成为一体了。

  2.2 室内空间的不同分隔方式与人的感受

  一般情况下,功能单一的空间不存在分隔问题。但由于室内大空间的存在,多功能空间越来越多,必然要用室内界面隔断进行横向或竖向的再分隔。任何分隔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分隔后的空间还是原有的整体空间的一部分。分隔还应尽量避免平均化,突出主次关系有利于丰富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使空间形态更加丰富、突出。

  2.2.1 利用列柱进行分隔

  在室内设置列柱会形成一种分隔感。在单一的空间中,如果设置了一排列柱,就会无形地把原来的空间划分成为两个部分。柱距越近、柱身越粗,这种分隔感就越强。列柱的设置,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设置单排列柱;另一种是设置双排列柱。

  若设置单排列柱,将把原来的空间划分成为两个部分;若设置双排列柱,则把原来的空间划分成为三个部分。这里存在着一个主从关系的问题。对于单排柱,如果设置在正中,则将把原来的空间均等地划分成为两个部分,将可能使空间失去了主从差异而有损空间的完整统一性,所以要避免这种分隔方法。应按照功能特点使列柱偏向一侧,这样就会使主体空间更加突出,不仅有利于功能,而且也有助于分清主从,加强整体的统一性。例如使用此方法分隔出休息空间与会客空间的酒店房间。

  对于设置双排柱,分隔出的空间则有三种可能:一是均等地分出三个部分;二是边跨大而中跨小;三是中跨大而边跨小。前两种分法都不利于突出重点,第三种分隔方法使空间主从分明,可突出主要空间,一般采用这种分隔方法的较多。

  2.2.2 利用夹层进行分隔

  室内夹层的设置也会对空间形成一种分隔感,以列柱排列所形成的分隔感是竖向的,而以夹层分隔所形成的分隔感则是横向的。使用夹层进行分隔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在建筑内部沿大厅的一侧设置夹层。夹层可将原来的空间分隔成为两个或三个部分。在夹层较低、而支撑它的列柱又不通至夹层以上的情况下,夹层仅把它以下的空间从整体中隔离出来,省下的那部分空间,仍然融为一体。

  在夹层较高而支撑它的列柱通至上层的情况下,夹层将把原来的空间分隔为三个部分。未设置夹层的那部分空间上下贯通,必然显得高大,而处于夹层上、下那两部分空间必然低矮,这三者之间自然地呈现出一种主与从的关系。

  夹层高度、深度的的比例关系,特别是与整体的比例关系,不仅影响到各部分空间的完整性,而且还影响到整体关系的协调和统一。夹层的高度一般不超过总高度的一半,即夹层以下的空间应低于夹层以上的空间,这样使人能够方便地通过楼梯登上夹层,另外会使身处夹层以下空间的人获得一种亲切感。夹层的宽度也不宜太深,过深的夹层会使夹层以下的空间显得压抑,同时,也会形成整个空间被拦腰切断的感觉。总之,只有比例适当,才能使人产生舒适的感觉。

  3 结语

  在技术上,本世纪以来,工程结构从经验上升到科学,结构形式尽量发挥建筑材料特性,把受弯曲构件变成受拉受压,从而出现净空达百米的悬索、网架、薄壳等空间结构。大厦采用桁架式楼层,平面从密集的承重柱式墙体中解脱出来,获得具有数十米跨度的大楼面,室内空间的创造也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充分自由。工业技术和物质材料的能力,使眼花缭乱的空间构成成为当代建筑的时尚,设计师们纷纷将其视为当代人类生活环境开拓的新途径。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认为:建筑是以其空间来反映时代精神的。当人们进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