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铁路 >> 正文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白云 汤竞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7-6 10:02:29
灾条件特别。

  1.4 地下立交和道路

  随着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出台, 以及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 上海市出现了越来越多地下立交和地下道路工程, 本文将着重介绍其中一个较大的项目- 虹许路管幕箱涵法工程。

  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下立交桥工程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管幕法隧道施工, 也是世界上在饱和软土地层中施工的断面尺寸 ( 32m×8m) 最大和最长的管幕法工程 ( 图 3) , 采用了管幕结合箱涵顶进的施工工法。用 80 根环环相扣的钢管组成横截面达 273 平方米的“口”字型的阵列穿越了 126 米长的地下路段。该工法解决了高精度管幕顶进施工、不加固土体情况下的箱涵顶进、顶进时后坐力提供、箱涵及管幕间膨润土注浆来降低沉降、网络工具管的设计施工等一系列施工难题。

  

  1.5 地下市政工程

  地下市政工程, 特别是地下管线工程, 被称之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可见地下市政工程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在上海城市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 地下市政工程设施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几年来几项比较重大的工程。

  ( 1) 共同沟的建设

  1993 年,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了我国第一条共同沟- 浦东新区张扬路共同沟。张扬路共有一条干线共同沟、两条支线共同沟, 其中支线共同沟共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四种城市管线。为我国共同沟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另外, 上海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共同沟工程 ( 一期) 于 2003 年 10 月建成。嘉定区安亭新镇共同沟也在 2004 年年底建成。

  ( 2) 500 千伏世博变电站

  500 千伏世博变电站是保证世博会安全可靠供电的核心工程, 计划于 2009 年建成投运。工程占地面积 200×220 平方米。采用筒形结构, 圆筒外径达 130米, 深度达 33.5 米, 四层布置。工程总投资达 29 亿元。该站是上海市区内的首座500 千伏变电站。

  2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和教训

这些年来, 笔者有幸亲身参与众多重大的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项目, 有幸目睹了上海这座城市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对这些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欣慰的同时, 也看到了这座城市过去在地下工程建设方面的不足, 并总结一些经验教训, 以供大家参考。

  2.1 早期规划不充分

  由于早期在对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 1、2、3 号线进行规划的时候, 规划人员未能对全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 加上对未来客流量的准确估算也很难, 导致了一系列的遗憾。如 1 号线与 2 号线在人民广场站换乘以及 1 号线与 3 号线在上海火车站换乘, 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就是换乘通道过长, 导致客流闲置地下时间较长, 对人们身心情绪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规划不充分也导致了一部分轨道交通地下枢纽车站未对今后的路线进行结构预留, 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新线路的施工风险和难度, 同时也对正在运营的线路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上海市陆家嘴金融中心高楼耸立, 有著名的东方明珠, 金茂大厦等高层建筑, 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但是陆家嘴的地下空间开发相对比较落后, 仅停留在独幢建筑的单独地下空间开发,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具有规模性的地下空间。

  2.2 资源不够节省

  早期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一些失误, 导致了部分资源的浪费。如: 1 号线空调系统设计是按照有屏蔽门设计的, 但遗憾的是到目前才开始安装屏蔽门, 这已造成了空调系统冷量的损失, 也是乘客感觉 1 号线温度较 2 号线高的原因。同时屏蔽门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

  2.3 风险管理重视不够

  地下工程的投资十分巨大, 同时地下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 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设计和施工难度较高。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使得随着这几年城市地下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 世界各地的地下工程事故也频频发生, 造成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其中以上海轨道交通 4 号线事故尤为严重。众多的地下工程事故中大部分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 从这点就可以总结出一条: 那就是工程的参建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