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石化 >> 正文
胜利浅海油水井打捞技术研究
作者:刘德一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0-30 12:35:46
捞工具已形成系列,空心杆卡瓦捞筒配合尺寸合适的卡瓦可实现对光杆、空心杆本体、空心杆接箍等不同部位的打捞);

  3、打捞方法要灵活:(不能够硬拔,若打捞不成功,可采用下空心杆冲洗油管,先起油管至鱼顶,再起空心杆的方法)。

  (三)绳类和小件落物的打捞:

  1、在海上,绳类落物的打捞主要是指电缆及钢丝的打捞,应根据落物的情况,选择内、外钩或加工合适的工具进行打捞。

  2、在海上,小件落物的打捞主要是指处于自由状态的电缆卡子、封隔器卡瓦牙及其它小件落物,可选择强磁打捞器、闭窗捞筒、一把抓及加工特制打捞工具进行打捞。如埕北12A-7井在注水完井进行注水测试时,由于绞车计数器显示错误,钢丝上提至防喷盒时拉断,工具串落井,落井工具串自下而上为加重杆(直径35mm×1.5m)、变扣接头(直径35mm×0.02m)、绳帽(直径32mm×0.15m)。根据井内的实际情况,加工了外径34mm绳帽专用打捞工具,下入井内一次打捞成功。

  三、防砂管柱打捞技术

  (一)海上防砂管柱简介

  目前,胜利浅海生产井的主力油层为馆陶组,具有埋藏浅,地层出砂严重的特点,防砂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埕岛油田的开发生产。海上防砂工艺经过近十年的 发展 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有金属棉防砂、双层绕丝筛管防砂、砾石充填防砂、割缝筛管防砂等防砂工艺。

  (二)海上防砂管柱打捞技术

  随着海上开发力度的逐渐加大和生产井逐步进入中后期,同时由于注水跟不上,地层亏空严重,地层出砂越来越严重,早期防砂方式的防砂效果逐渐降低了,油井被迫停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防砂管柱打捞的工作量日益增多。由于海上开发井多为大斜度定向井,井斜比较大,给防砂管柱的打捞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攻关,防砂管柱的打捞工艺逐渐配套,形成了“捞、活、倒、套、磨、捞”的打捞技术。

  捞是指根据鱼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打捞工具进行打捞,其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工具的合理性;②工具的可退性;③工具易进入鱼腔或鱼顶。首先,要根据目前防砂工具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工具;其次,为保证打捞的安全性,避免复杂化,必须在打捞工具之上接安全接头;第三,为保证工具易进入鱼腔或鱼顶,必须在打捞工具之上接合适的扶正器及加工合适的引鞋;

  活是指活动解卡,其具体操作同普通落物的打捞,争取获得解卡的最好效果,若未解卡则进入下步操作;

  倒是指倒扣,其具体操作同普通落物的打捞,然后根据落鱼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打捞工具进行打捞;

  套是指套铣,下正扣钻杆带合适的套铣筒,将鱼顶及环空的砂子冲洗干净,便于下步打捞,其具体操作分为两种情况:1、鱼顶若是油管或尺寸小于120mm的滤砂管,在井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下外径140mm内径123mm连续套铣筒套铣到底;2、若鱼顶为外径较大的防砂管,则只能下外径152mm(内径140mm)或外径150mm(内径136mm)长套铣筒(大端长不小于5m)进行逐根套铣再逐根打捞。(注此时也可下反扣钻杆带闭窗套铣筒进行套铣,用此方法可在套铣过程中将防砂管倒扣同时将防砂管捞获注;另外,若分析鱼顶上有卡瓦牙等小件落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下强磁打捞器进行打捞)

  磨是指在鱼顶不规则的情况下,下正扣钻杆带合适的磨铣工具处理鱼顶;

  捞是指下钻杆带合适的打捞工具进行打捞,争取一次将井内管柱全部捞出,否则,则重复上述工序,直至将井内管柱全部捞出。

  四、海上打捞技术将来的发展方向及几点建议

  通过多年来的技术攻关,海上打捞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随着胜利浅海埕岛油田的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地层情况不断变化,作业井的施工难度也将加大,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难题:1、电泵井的打捞处理,由于其本身管柱附属物较多的特点,电泵井打捞技术及打捞工具配套还有些欠缺,导致施工工期时间较长,影响了胜利浅海埕岛油田的勘探开发建设;2、套变井逐渐增多,对于套变井的处理,是个棘手的问题;3、随着胜利浅海开发的深入,注水井也不断增多,注水井的打捞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目前胜利浅海油水井打捞现状,可以看出如何提高打捞技术水平,缩短大修井施工周期,是影响海上原油上产的主要因素。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1、改进目前电泵井电缆保护方式,减少附属物,为电泵井的打捞处理提供保障;2、改进防砂管柱中防砂管的尺寸,防砂管的尺寸应尽量小,同时提高防砂管材质的强度,便于将来打捞处理;3、在冲砂时,采用携砂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