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电力 >> 正文
刍议电力行业工程造价管理
作者:李国锋 来源:中国鸣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7-28 18:22:5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在工程造价行业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外国电力厂商快速地进入中国市场,在电力行业里参与竞争。国内电力企业也将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电力工程施工这一领域,形成国内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这一切都促使电力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压缩利润空间,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我国电力行业工程造价现状况

  1.1工程造价人员的素质欠缺

  电力工程造价的特点要求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要有比较完整的工程造价知识结构,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和法律知识素养,需要有独立处理各种复杂的工程经济问题的能力,需要有与工程各相关单位的综合协调能力。特别是项目施工经验方面都显得欠缺,对于项目实施过程的实际信息不能充分了解,导致他们编制的工程造价相对项目实际往往有偏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1.2我国电力工程造价预算和市场已脱离

  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计划经济的烙印依然存在,预算定额中“量”和“价”没有分开,形成了“活市场”和“死单价”的矛盾,不能在市场中真实地、及时地、准确地反映工程的造价。相当多的工程其造价的编制(包括招投标和结算阶段)依据仍然采用统一性的定额,材料价格亦不能动态跟踪市场。因此,在工程造价过程中,对于定额子目、定额基价及各种调价文件的及时补充调整的客观要求亦成为了普遍现象。

  1.3我国电力工程造价过程中信息不相称

  这种信息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先是造价部门和协助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相称。有些造价部门或者造价人员为了部门的或者个人的利益,在造价时也不实事求是反应客观实际,导致决策部门就造价预算作出的决策不科学、不准确。

  1.4工程造价经常改变,无法自始至终执行

  工程造价经常变更的原因:因为造价与市场脱节,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调整;工程项目决策时对项目的选址、项目的规格等考虑不周全而进行的变更;由于领导更换,新的领导与原有领导的理念决策存在差异而发生的变更;这些变更主要都是人为的因素引起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随意性较大,延误了工期,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2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的方法

  2.1需要确立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项时间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工程建设者在每一个项目中的经验都是有限的,主要受到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也受到客观的因素影响。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目标应该随着工程建设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和设置,通过一个有机结合的方式来组建项目造价控制的目标。

  2.2建立专业化的建设单位

  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建设单位,对他们各自进行一个系统的分工和管理,建立技术管理、经营管理和施工管理等几个专属的部门,使他们能够相互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充分发挥他们各个部门各自的专业化优势。经过这样一个专业化的分工,管理人员只需要经过一两个工程,就可以增长他们的经验,使他们更加的熟悉电力建设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办法,便于以后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从而提高了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建设的进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2.3稳定设计、施工和设备招标的进程

  实行施工招标不仅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机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工期,提高了建设队伍的素质,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在施工招标中,要兼顾各方的利益,确保投标报价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行性。此外,实行设备招标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建设的技术性,适当的降低设备的价格,改变以往传统的压价手法,在招标工程中,还需要签订具有一定法律效益的经济合同,可以有效的保证买卖双方的交货期,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

  2.4工程造价要始终与市场密切结合

  造价预算时,不能拘泥于造价时的市场价格行情,而应该将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与市场的波动建立起一种关联关系,确保造价与市场价格不明显背离,还要关注电力市场的新技术、新原材料的情况,将造价与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结合,使造价也能体现最新科技发展成果。电力企业最好要有专人负责电力系统科技信息的检索工作,及时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并提供给造价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尽量使工程建设和工程造价能够采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显著的新的科研成果。在引进先进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如果先进的技术是专利技术,并且专利的有效期还没期满,则应当与专利权人进行沟通协商,然后综合权衡专利的使用成本、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再决定是否引进。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