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如何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管理体系 >> 正文
如何看待民企项目管理模式
作者:佚名 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3-20 12:23:06
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发展,国家政策对其经济和政治地位的确立,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开放性的变革”:“外部人”参与了“内部”责任承包经营管理。建筑业界,法律上称“实际施工人”,世面上称“挂靠”,企业称“承包责任人”。 行业盈利能力,俗称地讲能赚到钱的行业,目前,关于房地产的建筑行业(房屋建筑)和公共设施建设(超大规模的建设投资时期,盈利是存在极大机会的),吸引了诸多“项目经理”的加入。这是喜大于忧的好事情。他们带来了巨量的资金、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新的政策灰色的压力缓冲器。

  归纳起来,“外部承包责任制”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严苛的资金条件、关系营销的社会环境、实力的项目投资人阶层、建筑行业管理的严格和技能松懈、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不到位、域族文化的存在(在诚信普遍缺失的大环境下,商帮、商会、行会成为建立信任的天然基础,也成为“挂靠”发展的因素)等。

  该种方式的规模(项目数量上),笔者仍然坚持这样的估计:民营企业70%以上项目,国有企业30%~40%项目采用了“挂靠方式”。同时,特别需要声明的是:“挂靠”的正式名称,应当以“施工项目合伙投资人”更恰当。对其发展,持乐观态度,因为这种模式“是体现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原则、发挥各层次的积极性、责权利对等原则的最好体现”。

  总之,改革开放30年的项目管理模式,从学习、模仿到走出特色,经历了“大成公司法”“项目法”“内部承包责任制”“外部承包责任制(即挂靠)”等过程。

  项目管理模式的本质与最难解决的问题

  项目管理模式的本质,是权力分配的模式。分析研究了一些建筑企业、诸多项目之后,得到结论:以下16种项目管理权力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模式的不同无非是在各种权力的“集权、授权、分权”之间进行的选择差异,效果的不同与管理变革的思路,也只是在其中进行调整的路径和方式的不同而已。

  

  施工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管理一样,最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责、权、利”的平衡问题,或者说积极性、责任心与付出的成本的平衡问题。现代管理理论的流派和实战效果的差异,精彩纷呈,但是“中国式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空缺,将仍然存在。

  我们从表2来认识我国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表2是挂靠管理模式下的利益表。

  表2 “挂靠方”与“被挂靠方”利益表

  

  表2描绘出典型“挂靠”模式下项目管理的权力分配。民营建筑企业和其它行业的民营企业一样,面对严苛的市场环境,没有政策扶持,缺少融资保障,人才储备无门,更加没有业务保证。这样的情况下,要做好项目管理,唯一的出路就是充分调动项目相关人员的积极性,筹措各方的资金,利用各种关系。就是靠这种项目管理模式的利益机制、用人机制,才在异常激烈的竞争和环境下立稳脚跟,占有市场。

  民企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与风险应对

  如表3所示,民营企业的挂靠模式与直管和联管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表3 民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以上是从企业自身角度来分析三种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于民营建筑企业,挂靠这样的方式,应该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缺点,或者该模式的风险,进一步探讨如何防止风险的措施,如表4所示。

  对民企项目管理模式的展望

  综合上文分析,对于直管模式,适于采用实施决策权力前移的高度授权方式。因为项目的广泛分布特点,决定了实施决策的现场性和即时性,高度集权的集团直管模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